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26586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姓名:王本冬 专业:12级室内设计 学号:105 指导教师:陈江红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提高。其中光环境对室内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资料表明:正常人每天接受的外界信息中,超过80%的信息量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而来的,而空间的光环境为视觉感官接受信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营造优良的光环境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获取外界信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室内的光环境设计须跟上潮流的步伐,从原来单纯的基本照明需求的满足,发展到追求舒适宜人的灯光环境,再上升到具有审美价值的光环境艺术

2、。我们提倡用绿色环保的方式来营造我梦里想的温馨的家,来创造我们需要的环境。室内设计中的光环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和性格可想而知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低量的。关键词:光环境、室内设计、精神、空间、性格光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追求合理的设计标准和照明设备,节约能源,使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光环境和空间两者的关系:光环境和空间两者有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空间中有了光, 才能发挥视觉功效, 能在空间中辨认人和物体的存在; 同时光也以空间为依托显现出它的状态、变化(如控光、滤光、调光、混光、封光等) 及表现力。 在室内空间中光通过材料形成光环境, 例如

3、光通过透光、半透光或不透光材料形成相应的光环境。此外, 材料表面的颜色、质感、光泽等也会形成相应的光环境。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光的应用对设计的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在室内的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设计可以渲染出各种各样的气氛,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升华和陶冶。更具不同的场合环境应用不同的光环经效果,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灯光。甚至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光环境。总之是灵活多变的但求合理人性化。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使其展示的建筑。”的确,光是建筑的灵魂,没有光,视觉无从谈起,建筑形式元素中的形态、色彩、质感依托光的能量,使我们体验到

4、建筑在四季中的变化及一天中早、午、晚的差异。光与影所渲染的建筑,提升了环境质量,使我们自然地融入光与建筑交织所凝结的意境之中。 建筑设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光的认识,光的作用愈加从室外转向室内、从功能转向精神。观念的转变带动建筑设计的进步,使建筑水平跃入新的层次。 以造型为手段塑造建筑而建立的古典建筑的思维模式代表了古人对建筑的评判标准,这种评判标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文化基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现代主义的诞生。这种造型主义的表现重点集中在建筑外部形式元素,如体现建筑的体量感、凹凸变化、比例尺度等审美意识,光的运用大多局限在室外造型方面以突现建筑本身的立体感及建筑立面的起伏效果。遗憾的

5、是由于室外光是自然光,光不能为人随心所用,这体现了建筑对光的无奈。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建筑师意识到建筑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外部形态是建筑室内空间机制的外显,建筑的重心转移到了内部空间的处理,同时人工光源的开发受到了极大推动,室内光环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光环境在室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空间的限定已由面体围合的封闭状态发展到半开放及开放的不同层次,其中光在创造空间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光创造空间无需实体围合,除利用自然光还利用各种人工光的形态及颜色塑造空间,开辟了空间性质的新领域 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不同的光环境,而室内灯光的设计是否与使用功能相适应,是否满足照明要求,是否给人以舒适的感

6、觉,都直接影响建筑空间使用的质量,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具体来说,室内光环境具有以下两种作用:照明工程师社区8L!ng L/N一、对室内空间外观的影响(Influence to interior performance)mA %XAZmI-Kl#e_3T_光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室内的气氛和感觉。不同目的、不同性质的空间对光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光空间:在连续空间序列中,光同样显示出自己的潜力。由于空间概念加入了时间因素,使人们不再从静止的角度观赏空间,建筑不再是凝固的音乐,而是可以体验的流动空间序列。光由于可以限定空间,改变空间的性质,在创造空间序列时,通过控制亮与暗、大与小、虚与实、强

7、与弱可获得抑扬顿挫的空间连接起伏效果,构成复合的室内光空间序列。光在聚焦视觉重点,突出核心形态方面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视觉焦点能打破空间均质化所造成的单一形式的视觉现象,防止产生视觉疲劳。其手段是运用视觉感受的差异性原则制造等级偏差以强烈地吸引视觉的注意力,光集束于某一点,从而降低其他区域的亮度达到突显目的,使主次轻重一目了然,空间重点得以强化。 室内空间完成功能需要之后,最终要解决与人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通过视觉及身体的体验而转换成空间性格知觉。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不同,形成特定的空间性格,空间设计正是要追求空间性格的差异,追求特定精神需求的空间气氛,满足人们丰富的空间心理知觉感受。光具

8、有令人感动的魅力,可激发自由、丰富、灵动的联想,光通过强化、弱化、虚化、实化等特有的表现手段,可渲染特定的空间氛围,塑造各种不同的空间性格,使室内空间这一物质存在上升到精神的高度。空间与光环境具有近似的一面,都具有体现精神化的特质, 空间与光环境融合会提升其精神含量。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深刻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创造完美的室内空间 :不同的空间应具有不同的表情, 这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所决定的。我们在设计时要全力运用光语言并发挥光元素的表现力,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内空间。欢快热烈的空间性格。在节日里,人们相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或在工作之余放松心境,愉悦欢快的空间环境是人们调节情

9、绪的理想场所。在空间设计中,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及商业空间具有创造欢快气氛的潜能。为适应这一主题思想的需要,在设计中应采用相应的手段以获得所需的性格空间。在处理光环境的时候,设计师应从光源的布局、形态及颜色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表达设计思想。光源的布局应采用随意的方式:自然组合灯光位置以取得灵活轻快的视觉效果;光源的形态应穿插不规则的任意形,以达到活跃空间气氛的目的;在光源的颜色方面应当以鲜艳的暖色为主,因为暖色使人联想到阳光与火焰,很容易引起情感波动,产生热烈欢快的情绪共鸣。从而烘托现场气氛,表达人们的心理需求。严肃冷峻的空间性格。人们在进入工作状态时,希望有一个与之适应的环境。科研工作、学习、会

10、议等具有高度思维或研究交流性质的活动,使人们处于紧张状态,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该空间必须具备沉静严肃的空间气氛,避免杂乱无序。良好的空间环境可起到对工作效率的助推作用,照明设计可为实现这一空间意义打下坚实基础。从光源形势分析,应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以直接照明为主,减少装饰照明以避免光源的视觉累赘,在保证空间亮度的前提下增强视觉真实感。光源的组织形式,其大小、形态尽量一致,形成严格一律的格局。光源本身的形态不宜多变,以规则的线状和面状为主。窗面是自然光的来源,应有意开大窗、整窗、窗格简洁形成面状光源。人工光结合的手法,充分吸收自然光源。人工光以直线态为主以求得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光源颜色应简化语汇,

11、控制空间照明色彩,以无彩色或略偏冷色为主要色调,并使墙、顶、地及陈设纳入统一的色彩范围,以取得性格鲜明、严整划一的视觉空间性格。利用光的设计来创造各种不同的气氛性格,体现出人性化的光环境。UR5Q h4_而二 二、对作业效能的影响(Influence to task effectivity)x?5,WI-D l 照明工程师社区b?j3yz 室内光环境可以帮助或妨碍视觉工作的完成。如眩光会造成注意力的分散,而合理的照度及光色可以提高人的兴奋程度。1、灯光能给人以方向感,并能得以界定清楚他们在时空中的位置;照明工程师社区M:y$fr8P$bjHMl_5cK5y2、灯光能在一个场所内营造出一种状态和

12、一种气氛,能够满足人们大需要和期望;3、灯光能满足并促进人际交流;照明工程师社区AC6Z0d2q W rh4、灯光能传达一种信息;照明工程师社区:hvG _ ?+t照明工程师社区!FMshL照明工程师社区2O1 N$l#kD CM3pzy!KoDt5、灯光能够使我们看见并识别我们的环境。照明工程师社区 pqq(p9LI3 (I?g/n h63g&G 照明工程师社区&XNrK总结: 不同的空间应具有不同的表情, 这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所决定的。我们在设计时要全力运用光语言并发挥光元素的表现力,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内空间。能够准确的创造出各种环境和用途下的氛围和感觉。能够充分彰显光环境的魅力。真正的做到具有审美价值的光环境艺术。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