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2161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常规(同名18189)(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50%-60%为宜。2、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诊断合理安排病室,重症患儿安排在监护室或抢救间。3、入院后根据病情做常规处理,如:测体温、体重,3岁以上的患儿测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者按发热护理。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体温单上。4、责任护士向患儿和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自我介绍,危重病人专人护理。5、根据医嘱安排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6、协助留取检验标本,并说明注意事项。7、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

2、合抢救。9、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做好床单元的终末处理。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唊炎)护理常规【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舒适度。2、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的变化。3、潜在并发症:热性惊厥。【护理措施】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3、保持并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4、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是鼻腔通畅5、咽部护理: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

3、润喉片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咽部疼痛。6、高热护理: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有高热惊厥史者,患儿体温在38即给予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7、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儿有无口腔粘膜斑和皮疹,注意咳嗽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以免早期发现某些急性传染病。8、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的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健康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婴幼儿应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有流行趋势应及早隔离患儿。第三节 小儿支气管肺

4、炎护理常规【概念】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由不同病原菌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护理评估】1、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变化。2、评估病情及呼吸情况。3、咳嗽、咳痰症状。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和流通。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1822,湿度60为宜。2、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粘稠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5、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温,同时使用镇静剂。6、遵医嘱

5、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药物。【健康指导】1、环境要清洁: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定时通风,取得配合。2、饮食:高热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缓解期可给普通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高热消耗的水分。3、活动:患病期间应使患儿卧床休息。4、教会家长拍背排痰的方法,交给患儿有效的咳嗽,讲解及时排痰的意义,使患儿勤换体位,勤拍背,雾化吸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肺炎患儿护理常规【定 义】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同素(吸入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肺部炎症。【护理常规】1、保持患儿安静,急性期卧床休息,避

6、免烟尘及刺激性气体。执行呼吸道隔离。 2、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在50%-60%,注意开窗通风。 3、每1-2小时翻身一次,呼吸困难给半卧位。 4、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胃纳差者,少量多餐,给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避免油炸及产气食品。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中毒性休克、心衰、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等合并症的先驱症状即使报告医生, 6、呼吸困难、腹胀患儿喂奶时应适量,婴儿喂奶应抱起或侧卧抬高头部,喂奶时间断拔出奶头稍休息,以免呛咳加重缺氧。 7、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一般氧浓度为40%-50%,注意氧气不要直接吹在患儿脸上;痰液粘稠时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

7、-3次,每次5-10分钟,雾化后应扣击背部促咳痰,小婴儿可予以吸痰。每日晨晚间护理前轻拍背部3-5分钟,以利排痰。 8、根据年龄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肺水肿或心衰。 9、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口腔护理每日2次。 10、准备好各种型号不同的气管插管用物,以备急用。【安全提示】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率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并减慢输液速度。 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通知医生准备抢救。 3、若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面色青紫、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提示并发了脓胸

8、或脓气胸。应及时配合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1)与患儿沟通,鼓励患儿,让其尽量与医护人员合作。 2)告知其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3)教育患儿咳嗽时要捂嘴,不随地吐痰。2、出院指导: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2)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保持通风,预防感染,保证睡眠,多饮水。 4)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第四节 毛细支气管炎护理常规【概念】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护理评估】1、病情及精神状态。2、呼吸功能。3、饮食睡眠情况。4、有无并发症:心衰。【护理

9、措施】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或抱起患儿,以减少肺部淤血。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便于患儿休息。3、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及时给予高渗盐水、2受体激动剂或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每天人工拍背或机械振动排痰1-2次。4、氧气疗法: 气促、发绀者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呼吸衰竭者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5、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哺喂时应有耐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保证静脉输液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级输液量,防止心衰、肺水

10、肿的发生。6、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呼吸、喘憋及缺氧的情况 ,如出现梗阻性肺气阻,面色苍白及发绀加重者应警惕发生呼吸衰竭。【健康指导】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教会家长一般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控制。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概念】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护理评估】1、呼吸功能。2、全身情况及精神状况。3、饮食及睡眠。【护理措施】1、执行儿内科护理常规。2、环境:环境应整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的温湿度。3、体位:哮喘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4、氧气疗法 发作

11、时应给与氧气吸入,氧浓度不超过40%为宜,病监测氧饱和度的变化以随时调整氧流量。5、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医嘱准确的吸入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6、注意观察发作前的前驱症状 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咽痒痛、咳嗽、发热等症状。7、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态和呼吸变化 有无缺氧、烦躁、和呼吸困难加重和神志改变及脱水症等,以防发生哮喘持续状态。8、心理护理:关爱患儿,给患儿安慰、鼓励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安。【健康指导】教会家属和患儿掌握哮喘的本质、发作机制、诱发因素;哮喘发作时的家庭治疗方法;哮喘加剧时的表现及及时就诊。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定 义】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12、、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以1-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以内起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观察要点】1、咳嗽及喘息的频度、强度、及持续时间,有无呼气性呼吸困难及发热。 2、发作时肺部有无哮鸣音。 3、是否出现哮喘持续状态。【护理常规】1、病室清洁、通风、安静,室内温度保持相对恒定,避免受凉,紧放花草,禁用毛毯等物,尽量查清及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减少诱发哮喘发作。 2、避免有害气味及强光的刺激,以保证患儿的休息。 3、

13、避免食用牛奶、鸡蛋、鱼虾等。清扫时应让患儿避开。避免进食过甜过辣等食物。过敏原不明确者,对新接触的物品及初次使用的物品均应详细观察。 4、保证患儿足够的水分,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防止痰栓形成。 5、密切观察发作先兆,如鼻、眼部发痒、打喷嚏、流涕、咳嗽等粘膜过敏症状、胸部压迫窒息感、呼吸不畅等症状发生时及时反映给医生,给予少量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以制止或减轻哮喘发作。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缺氧、烦躁、呼吸困难、神志变化及脱水症。哮喘发作时患儿烦躁不安,应取坐位或高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吸氧时,氧浓度40%为宜,定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保持PaO2在70-90mmHg。【安全提

14、示】若患儿出现紫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音减弱,及时报告医生并共同抢救。【健康指导】1、保持室内安静,利于患儿休息。 2、鼓励患儿,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 3、帮助患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偏食,加强体格锻炼和耐寒训练,帮助训练胸、腹式呼吸。强化横膈呼吸机。执行呼吸运动前,应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多饮水,禁食鱼虾。 5、提高免疫力,定期检查。 第六节 高热惊厥护理常规【概念】高热惊厥是指高热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护理评估】1、意识状态。2、生命体征,重点是体温。3、有无外伤。【护理措施】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及噪音等不良刺激。3、将患儿侧卧位或仰卧位,且头偏向一侧,立即松解患儿衣领扣,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抽搐时应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