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419633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热点--社会管理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热点 申论考点以“四化”为抓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时间:2011-03-21 15:14:00来源:人民网作者:提要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我们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指引了目标和

2、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部署,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规模化为抓手,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树立科学化理念,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在此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以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在以下几方面转变理念:一是必须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克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弊端。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双轮驱动”,通过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建设,着力调整经

3、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必须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克服“重管理轻服务”的弊端。具体到实践中,就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来说,服务型政府就是一个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必须把政府的理念价值和目标追求集中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弊端。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密切关注民生需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强化和落实政府职责。四是必须树立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理念,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格局。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职能,明确

4、基层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驻区社会单位等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责任,推动社会结构的有序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由一元向多元的转换。进行系统化设计,理清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体系。新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所涉及的任务非常广泛,需要解决的事项十分庞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谋划。近些年来,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围绕系统谋划社会建设开展了多项课题调研。2007年,开展了整建制农转居后续问题的对策研究;2008年,开展了群众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及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研究;2009年,开展了首钢搬迁调整后社会建设问题的调研;2010年,举办了“世界城市?社会建设论坛”,广泛邀

5、请专家学者和社会事务工作者共同探讨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下,加强社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经过深化研究,我们认识到: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主要是解决社会管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有力指导和明确部署,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社会管理创新要系统谋划的想法,进一步理清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一是明确重点,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管什么”的问题。通过对大量的群众来信来访案件进行分析,我们感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90%以上都是民生保障领域的问题,或者是涉法涉诉、事关社会公正的

6、问题。把这些问题从源头上解决好了,社会服务管理就做到位了,各类矛盾纠纷也就能够得到有效化解。二是创新主体,加强多元化管理的组织和队伍建设,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强化党委、政府职责方面,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组建了区委社会党工委和区政府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使之成为组织协调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平台;在推进主体多元化方面,充分发挥工青妇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着力培育和壮大各类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三是创新机制,完善“五大体系”,解决“怎么管”的问题。2008年,召开了全区社会建设大会,出

7、台了石景山区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1+4”文件,为全面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又召开了全区社会建设推进大会,出台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若干意见等10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区管理体系、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社会工作运行体系、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使社会服务管理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化、体系化。实施整体化推进,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强大合力。社会建设和管理重在基层,每一项基层工作都涉及组织、队伍、载体、阵地四个方面的建设问题,只有进行整体推进,做到组织健全、队伍过硬、载体丰富、阵地强化,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坚

8、持做到“四抓”:一是抓组织建设。首先,强化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街道层面的社会工作党委;深入开展了“我是党员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五好”示范点建设,在“两新组织”和社区“六小门店”等领域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在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实行了社会工作、党建工作、工青妇群团工作“五站合一”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对商务楼宇的全覆盖。其次,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搭建起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巩固北京奥运志愿服务成果,拓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先后培育成立了环保、体育、社区教育、新居民互助等4家专业志愿者协会;创建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居民服务站”新模式

9、;建立了“金顶阳光”社会工作事务所,等等。二是抓队伍建设。加强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级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区的志愿者协会组织发展为18家,志愿者人数达到了36000人。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广泛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提高社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三是抓载体建设。搭建多种工作平台,丰富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抓好社会建设的各项实事。积极实施“重点工程、便民工程、济困工程”三大“民心工程”,分层次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了“北京市首钢职工就业服务中心”,为首钢搬迁调整富余人员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推广了“

10、金色亲情”、“红蜡烛”、“公益反哺家园”试点建设等志愿服务品牌,拓展和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推出“百家商户联盟服务”,打造“千百十”便捷工程,等等。四是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区社区活动阵地、基层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活动阵地丰富多彩。共配建社区图书馆64个,社区文化广场125个,社区市民学校141个,全民健身工程181个,均免费向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放。建立各种群众性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体达500余支,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通过对这些阵地加强硬件投入和服务指导,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切实发挥了这些基层阵地在宣传动员、服务群众、凝

11、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规模化效应,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社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强社会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推出几个创新项目就能完成的。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项目和举措,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在时间上持续坚持,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我们将“做实、做广、做久”的要求贯彻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始终。一是注重做实,抓好任务落实。每年初,通过制定下发行动方案和折子工程,分解任务,做到“任务、部门、时限、效果”四明确。3年来,多渠道解决了包括首钢下岗分流人员在内的2.8万人就业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累计发卡32万张;先后对40

12、所学校进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东、中、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共计16690多套;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部投入使用。二是注重做广,实行以点带面。积极培育和扶持在实践中出现的创新典型,将相对成熟的经验向全区推广。比如,针对流动人口日益增长、难以管理的问题,苹果园街道办事处创建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居民服务站”新模式,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同管理、同服务、同教育”,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们把这一经验向全区推广,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发展到81个,惠及流动人口12万人,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

13、,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三是注重做久,形成长效机制。对于看准了的事、群众认可的事,常抓不懈,一抓数年。比如,我们连续14年实施便民工程,共累计投入4个亿,实施便民工程1318项,切实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道路出行、小区绿化、便民菜站等热点、难点问题。连续多年实施“济困工程”,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仅2010年就救助低保人员、贫困学生、残疾人、困难老党员等社会困难群体21万余人次。总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部署,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新路,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