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8418656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学案含(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2)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二战后初期,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3表现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经济1947年6月,美国

2、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4.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整体形势: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2具体表现(1)全面冷战: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分

3、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引发美苏两国关系高度紧张,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年,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3影响(1)积极方面: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亚、非、拉

4、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轻巧识记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概念阐释 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名师点拨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及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3)

5、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与两大阵营的关系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于两大阵营。60年代,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

6、苏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3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来扶植和控制西欧,进而对抗苏联;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虽然也有局部的热战,但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因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材料一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1)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教你读史在理解帮助“自由国

7、家”、抵制“极权主义”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提示 观点:抵制苏联与社会主义。原因: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宣言书。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2)材料二中的这项“战略措施”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教你读史从该战略既是“经济手段”,又是对付苏联的“武器”分析其影响。提示 措施:马歇尔计划。影响: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控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

8、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一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

9、徒。东德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亨利基辛格大外交(1)材料一提到的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国际形势产生什么影响?教你读史关键词“划分欧洲势力范围”“柏林”“围墙”等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提示 原因:美苏冷战对峙。影响:加剧了冷战局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材料二 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的反应。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2)美国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有何反应?双方为什么没有爆发战争?说明了什么?教你读史根据材料出处判断历史事件,由“报复性的反应”可知美国的态度。提示 反应:坚决反对,甚至发出战争威胁。原因:双方势

10、均力敌,都不敢冒然发动战争;核武器威力巨大,担心给自己带来毁灭性打击。说明:美苏势均力敌,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与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主要斗争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2影响(1)积极影响: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

11、力发展壮大自己,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愈演愈烈。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战后两大阵营逐渐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两极格局形成的条件及形成过程1形成条件(1)二战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

12、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成为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势均力敌,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3)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2形成过程(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制确立。(2)最终形成: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二、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

13、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题组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解析:选A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

14、冲突是导致两国关系破裂的根源。2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选B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3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解析:选B 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

15、出了援助欧洲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解析:选C 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马歇尔计划出台于1947年;1961年,美国发动由美国顾问指挥西贡军队进行的“特种战争”,排除A、B、D三项。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正式与1949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题组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5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主要原因是( )A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热战”B在该战争中,美苏并没有直接对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