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写作11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41518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写作1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微博写作1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微博写作1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微博写作1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微博写作1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博写作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写作1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博写作:迈向人性与正义,年春节期间,“微博打拐”成为了一起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事件起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经社会名人和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各方媒体的跟进与关注。不仅有大量民众参与街拍,还有多个慈善基金会参与进来,以求建立数据库和培训志愿者,各地警方也接连出警调查核实,公安部以及许多地方公安机关都明确表态支持这样的民间行动,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还表示准备在今年上就此提案。各种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力量,微博促成政府与民间行为的合力,共同推进“打拐”行动的发展。,一、微博写作逐步指向人性 微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

2、场地,难免会出现反映非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博文和言论,这是新媒体对意见的包容。在“微博打拐”活动里,民众却显示出“一边倒”的态度,强烈谴责拐卖儿童并迫使其行乞的罪恶行为,也从实际行动中积极支援参与“打拐”行动。截至目前,新浪微博中的相关微博已有多万条,其中的文字图片言论,更是展现出无尽的人性。,(一)引起共鸣:呼唤人间之大爱 能让社会力量这么快速地集结在一起,首先是基于人的情感与文化的需要。拐卖儿童,逼迫未成年人行乞,是人性之大恶。在追求文明的社会里,失子之痛绝不只是零散的个体伤痛,而是亲情伦理引领下的社会共同情感。这是“微博打拐”最重要的情感、伦理和文化的支撑。从人性、人情出发,以人性化的

3、写作手法描述最真实的情感和形态,在这起事件中更能收到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在关于“打拐”的微博中,热心网友上传或转发街拍乞讨儿童的照片,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描述地点和孩子外貌特征;受害者家属上传失散孩子照片和失散过程。微博文本的“微小”性,把强烈的助益之心和失子之痛高度浓缩在短短的多个文字和每篇一张的图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让个体之痛,蔓延成社会的整体之痛,引发社会大众对弱势群体和受难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残害儿童之暴行的痛恨憎恶。,例如,重庆某位用户在微博上发文:“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在重庆解放碑 凌晨点!小孩冷得瑟瑟发抖!旁边有个大人跟着。”文字只有寥寥字,却发出了每个

4、社会成员心底的呼喊。文中配以拍下的照片:一名大约六七岁的男孩,蜷缩在脏湿的街道上,身上只穿单薄的破旧衣裳,身边摆放一个乞讨用的放着零钱的纸盒。微博一发布,便有无数热心网友积极转发并呼吁、评论。有网友转发评论说:“大家不要放弃他,请给他温暖的机会吧。请重庆看到这个孩子的人报警,请告知警察的处理情况,让关心这个孩子的人了解进展,谢谢。”类似的博文和评论不胜枚举,反映出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涌现的不可小视的民间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在督促、帮助警方加大对“打拐”的重视与投入,而不只是袖手旁观。微博也将舆论汇成大流,发出群众的声音,呼唤人间之大爱。,昆明南屏街路口,三名孩子,旁边有大人监视,不敢好好拍,4

5、月2日下午5点整乌鲁木齐劳动街南湖家乐福对面车站旁 一名中年男子抱着两三岁的孩子边唱歌边乞讨 音响的声音很大 可怀里的孩子睡的很沉 怀疑已经被喂了药 不远处有一个背着相同设备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 估计是同伙,今天下午在广东省潮州市新桥东路看到一小孩牵着骆驼,一路下跪在各店乞讨,旁边还有一大人跟着,没敢正面拍摄不知是不是被拐儿童,(二)发起倡议:凝聚群体之爱心 拐卖儿童罪恶行为由来已久,我们不难发现,自微博在中国兴起以来,关于对失散儿童的“寻人启事”也偶有在微博上传播,但只是停留在零星的转发评论行为上,并未形成统一有组织的行动。,月日,于建嵘教授开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新浪微博,倡导以微博之力

6、解救乞讨儿童,数日上传上千张照片;薛、邓飞等月日发起倡议,使“微博解救乞讨儿童”的大行动不断升温。引用微博女王姚晨的一句话说:“让微博之力汇聚起来!带孩子们回家!”道出了每位“微博打拐”倡议者的心声。名人效应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打拐”行动马上得到以几何倍数增长的关注度。,社会人士的切实行动也推动了“打拐”成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为。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写道:“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了心里荡漾着无限温暖与力量!我们的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立法严惩;解救收容;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我们会一直乐观的坚持下去”表明全国政协委员将在今年全国“”上就此提案,并着力于对相关社会福利

7、事业的改善。随着行动的进行,不少被拐儿童获得解救,这与名人的积极倡议行动和社会大众的热心参与密切相关。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验证了社会力量的强大与智慧民众力量与公权部门强制资源的相结合,使“打拐”行动朝着有利于“解救”方向进展。,微博作为一个集合平台,把民众无组织的零散个人行为,通过发起倡议,快速地凝聚成群体爱心大行动,参与“打拐”行动,不再只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位社会成员的责任,每一份微薄的力量,也能汇成群体合力的大河。,二、“微博打拐” :用技术维护人间正义,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随着新媒体的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微博注册用户的数量急速增加,微博越来越呈现出影响舆论

8、甚至引导舆论的力量。在过去一年的多起公共事件当中,微博用其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快速发布最新消息、声话图文并茂还原事件本貌、评论自由反馈迅速),集合意见,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强大的民意信息,引起官方重视,敦促有关部门合理解决事件,增强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微博打拐”,更是用技术维护了人间正义。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微博在本次“打拐”行动中冲锋在前,首先吹响了“解救乞讨儿童”全民行动的号角。月日,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被更多粉丝所熟知。微博粉丝呈现爆发性增长,天内该微博就吸引多万名网民关注,网友随手街拍乞讨儿童照片已近张。但是,上传的乞讨儿童照片虽多,上网找孩子的父母却

9、很少,很多受害者家属都不知道微博这个寻子渠道。随着传统媒体的火速跟进,不少失踪儿童家长也纷纷运用微博进行寻子。在此,传统媒介诸如央视、人民日报等具有全国公信力的媒体,发挥了其核心媒体的引领作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一系列的媒介合力,充分体现了媒体对改变社会面貌的巨大作用。在这项行动中,媒体显示出统一的口径,各路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扎堆报道。作为发起人的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发文指出:“谢谢媒体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关注,但我希望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降降温。这是一件长久的事业,需要理智而有序地推进。我们近期将进行数据库建设和解救规程的制订及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以更好地保护孩子;并争取就乞讨儿童的解救和教

10、护等问题在今年上提出议案和提案,促进国家的制度建设。”,毋庸置疑,“打拐”离不开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但在“打拐”过程中,民众的非专业行为是否涉及侵犯人权。行乞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以及法律对“禁乞”是否有更大可完善的空间等等问题,都值得深思。媒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促进、辅助作用,不能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对“打拐”行动进行一哄而上的报道,避免一片赤诚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要从个案中跳出来,将其上升到制度层面的思考,完成“打拐”到“反拐”的升华;更要明确“随拍”只是互联网时代民众参与社会事件的一种形式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式。,三、微博生存与发展渐入佳境,(一) 从无序到有序

11、 微博发展的初衷,是以“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和大打“名人牌”作为亮点吸引用户,也因为互联网“把关人”机制的相对缺失,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在突发事件中,人们会因恐慌而丧失理性,往往造成大量谣言的滋生和蔓延。而微博因其短小精悍、传播迅速的特点,难以交代清楚事件始末,容易令人断章取义,有时可能成为谣言的散播平台。,另外,对待社会问题,网民言论和意见的表达多数以个体行为存在,或者表现为在网络意见领袖作用下的多元观点交织,其中也不乏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观点。,在“微博打拐”活动中,多位社会名人、官方机构、社会团体有序地自发组织,并号召网民积极响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起公共事件中,微博也逐渐成为舆

12、论引导的一线阵地。特别是去年全国“”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权威机构、专业媒体、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及时掌握舆论风向,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舆论引导。新浪微博的“孩子回家!”儿童救助寻子平台中,公安、司法等部门就正是通过微博的有序组织,通过这个集合平台发布最新权威消息,降低了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另外,微博也加强了对信息的审核制度建设,使微博减少了不良信息,这是对自媒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把关。这些都说明了微博已渐渐从最初的无序迈向有序,尤其是对带有社会公益维权性质的活动,各方力量从先前的自在状态自为地结合起来,更加有力地发挥微博的社会效益。,(二) 微博的社会维权地位逐步确立,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

13、充满未知与曲折的过程,微博也一样。它在这次“微博打拐”活动中显示出不同以往的作用,见证了中国公民意识的成长,验证了民众智慧理性的提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从多起公共事件中吸收的经验,人民大众也逐渐意识到微博的社会维权的强大作用,并能善用这个作用参与社会事件和改变生存环境。,在此引用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微博本无善恶,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但微博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已经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剥夺之,等于剥夺了人的生活,后果严重。”于建嵘教授说:“实现民主自由的决定性力量,也许就是掌握信息技术并具有批评和抗争意识的中国民众。”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丛日云在微博上评论这次行动说:“实际上,他(于建嵘)倡议的行动加强了微博的合法性,使微博能够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对社会、平面媒体产生更大影响。保住微博这个平台,每个人尽可以做他认为更值得做、更显示自己勇气的事。”,“微博打拐”,是微博传播史上值得铭记的事件。除技术成分以外,它更多的是折射出人性与正义的光辉。我们有理由去期待,微博能在更大程度上为我们民主社会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