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1426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有效融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融合摘要: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实践探究、发现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升华、学好数学。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展示生活情境、呈现问题情境。实践探究的流程为:猜测演示、确定目标初步感受、发现方法动手操作、验证方法灵活运用、迁移方法。合理选择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字:信息技术 图形与几何 有效融合 基本流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

2、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许多传统教学中难以涉及的梦想变为现实,笔下原本静止的平面图形被插上信息技术这个想象的翅膀,于是变得鲜活起来了。在大量的课例研究中,我尝总结了信息技术和“图形与几何”有效融合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实践探究、发现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升华、学好数学。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本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科中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做到图文并茂,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听觉感受。把学生的兴趣、

3、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情感基础。1、展示生活情境。联系生活,用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几何图形。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红红的房间,有表面是长方形的床、茶几、写字台,表面是正方形的餐桌、床头柜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柱的认识等这类课型,都可以从生活实际场景引人,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2、呈现问题情境。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由“问题引路”并让它

4、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体验成功的愉悦。例如:圆柱的认识。电脑演示米老鼠和唐老鸦中米老鼠躲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戏的场面。(画外音质疑:米老鼠躲在一个怎样神奇的小屋里,为什么跑得这样快?)其次,小组比赛: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拿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滚动,看谁滚动得快。然后,小记者采访获胜同学。教师根据采访情况伺机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实践探究 发现方法。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一)基本流程。这个环节的基本流程为:猜测演示、确定目标初步感

5、受、发现方法动手操作、验证方法灵活运用、迁移方法。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为例,简述此环节的流程如下:1、猜测演示、确定目标。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认识,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因此,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请同学猜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然后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有关系。2、初步感受、发现方法。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渗透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教师出示背面画着1平方分米面积单位方格的画面,让学生说说画的面积是多少。

6、从而揭示这个长方形里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也可以用每排的个数乘以排数。结合课件,说说每排摆的个数和长有什么关系?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动手操作、验证方法。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说说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是什么关系?汇报的同时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4、灵活运用、迁移方法。依托练习题,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完成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既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在探究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策略有:(1)演

7、示直观到抽象。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果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问题。例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出示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数学书”,在学生找到它们各自的角后,这时利用多媒体CAI课件的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把三种不同的角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电脑上同时闪烁三种角的顶点,然后闪烁三个角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2)演示形状和位置关系。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圆柱的概念,可以让学

8、生想象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图形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的旋转体是什么,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教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多媒体课件便能够发挥它的优势,通过Flash动画演示 ,显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3)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当圆被平分成无数份时,拼成的就是长方形这一“极限”思想时,学生难以理解。当借助了计算机使圆从平分成16份到32份、64份时,学生就会看到一个逐渐变成长方形的过程,这是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运用几何画板学习圆周

9、率,从内接正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越来越接近圆,周长直径也越来越接近3 .学生就象数学家一样在研究问题。(4)实验操作。例如升和毫升。升和毫升的换算,用100毫升的量筒装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筒中可倒几次?在学生倒的过程中有损耗,最后的结果会不够准确。这样便影响学生理解倒10次正好倒满,从而引出1升=1000毫升。用电脑操作演示倒水的过程,并将每次注入水后的液面做上记号。倒满10次后,学生可通过做的记号充分理解1升=1000毫升。电脑演示既直观,又避免了动手操作中造成的误差。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经历了疑问、辨析、释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老师合理选择

10、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目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红红家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做个和它同样大小的床单,床单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床单的四周镶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2、红红量得这个正方形餐桌面的周长是3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观察你家里的哪些东西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和周长,再实际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和周长。这节课是用红红的家情境图引入的,练习的设计与课前引入相呼应,既能让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通

11、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四、总结升华、学好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是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基础,教师提前将这种转化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他们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以后接着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课堂,直观明了、学生易懂,具有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感知、理解、记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