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问题冀教版 52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98398348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问题冀教版 5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问题冀教版 5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问题冀教版 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相遇问题冀教版 5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上册45.46页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简析】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个物体运动中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主要是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及工程问题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安排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可以说,相遇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

2、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谁来给大家说说?生:时间速度=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师:说的很正确,看来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今天我们将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一个新的课题-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出新知识的切入点,促进由旧向新的迁移,自然地

3、导入新课,同时,教师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此类问题的愿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中。二、尝试探索,合作交流1、初步感知,理解题意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客车和火车分别从北京和郑州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生:客车速度每小时92千米,货车每小时80千米生:要求的是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生:。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中的“同时,相对而行,相遇”的?生:同时同一个时间生:相对而行面对面的走生:相遇碰面,遇见师:题中的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生:两辆车经过4小时遇见了,碰面了。2、学生表演,加深理解师:这几位同学理解的都

4、很到位,下面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什么是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学生表演(表演的过程中介绍相向行,背向而行,同向而行)(师:什么是同时?生:我们两个同一时刻做一件事,师:那你们给大家表演一下什么是同时吧,两人一起走;师:什么是相对呢?学生面对面,师:表演一个相对而行,师此时介绍相对而行还叫相向而行,再指导背向而行,问:这样还叫相对和相向而行吗?那叫什么?生:。我们把背靠背的走叫背向而行,指导同向而行)师:下面我两形容你们两个人来给大家表演,预备相对而行,预备走,听。走到停一共两秒。你走了多长时间?(2秒)你呢?(2秒),在这一过程中什么是相同的(时间),他们(共)行了多长时间?什么是不同的(

5、路程)为什么路程不同?(速度不同)设计意图:让两名学生分别在讲台前演示同时,相对而行,相遇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同时,相对而行,相遇”的含义。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同时,相对而行,相遇,为了加深对题意的理解我们还可以借助于线段图,那怎么画线段图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北京和郑州两地的距离,你认为它们会在哪相遇?生:靠近郑州.师:为什么?生:客车的速度快,火车的速度慢师:它们相遇的地点画上个小红旗,它们4小时相遇,说明客车走了(4小时),货车也走了(4小时)。这边是货车的路程,这边是客车的路程。

6、3同桌交流,探索方法师:通过对题意的理解和分析,你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生:会师:把你的想法跟你同桌说说,(同桌交流)谁来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你打算怎么做?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生:(92+80)4 92+80求的是两车一小时的路程,4是相遇时=1724 间,(板书:相遇时间)也就是它们走的时间=688(千米) 货车走几小时?客车呢? 688是两地的距离,也是两车走的总路程。(板书:总路程)师:92是客车速度,80是货车速度,92+80就是两车的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师:谁的想法跟他的一样? 你再两说说吧。生:。师:速度和 相遇时间 总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师:跟你同

7、桌再说说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924+804 924求的是客车的路程,804 =368+320 求的是货车的路程,两个路程相加 =688(千米) 最后就求出了总路程。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思路都很清晰,讲解也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那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生:第一种师:看来同一题有时候会有不同的方法,在以后做题时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设计意图: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从而得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加深对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的理解。师:我把这道题做一点修改,一会儿也找同学来模仿。请同学们仔细听,我把问题改成了已知条件,把其中的

8、一个已知条件改成了问题,变成了一道新题,(自己读题)谁能解决?说说你的方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生:688(92+80) 92+80是两车的速度和,688是总路程 =688172 用总路程速度和就得到了相遇时间 =4(小时) 板书: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师:他的分析和透彻,简单明了。那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没有了师:老师这有一个表格,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一定的时间内客货车是怎么走的。(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说出客货车一定时间走的路程和总路程,(有规律可寻)师: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列表法。师:4、看图编题,提高认识师:刚才老师做了一回出题者,老师很看好你们。谁也来试试?注意听题,一会儿出题的人来找同

9、学回答哦。生: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688千米的北京和郑州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两车的速度和是多少?(学生指名解决)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要是知道一个速度,要求另一个速度你们会求吗?你能把这个新题完整的跟大家再说一遍吗?生: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688千米的北京和郑州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找人回答,给判断对错)师:除了求客车(货车)的速度之外我们还能求什么?生:还可以求货车(客车)速度师:谁来试试?生: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688千米的北京和郑州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

10、行多少千米?(学生找人回答,给判断对错)师:那怎么求其中的一个速度呢?生:总路程速度和-一个速度=另一速度(板书)设计意图:看图(看题)编题、只列式不计算是基本练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动态演示他们相对跑来的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也加深学生对题的理解,清晰明了。师:同学们出的题都很有价值,解答的也很正确。刚才我们做的这几道题都是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有的是求总路程,有求相遇时间,还有求另一速度的,你们会吗?(会)那怎么求总路程呢?(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呢(总路程速度和)另一速度呢(总路程速度和-一个速度)。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师:其实这些不仅仅要求同学们记住还要我们会灵活运用,你会吗

11、?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抢答(要求:说你的方法,口算结果)生:。【设计意图:抢答题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说的真好,看来大家学的不错,没有难住你们,我们接着来请看师:自己读题,这道题和我们先前的题有什么变化吗?(用你的双手比划下他们的运动),你还会做吗?在你的联系本上来试试吧。师:谁来把你的想法或做法跟大家说说生:(+)4.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题和我们开课时的第一题它们的做题方法有什么特点?生:方法是一样的师:对,也就是说无论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对(相向)的还是相反的它们的做题方法是一样的。设计意图:列式解答是相反运动方向的相遇问题,通过学生上台表演,让学

12、生意识到“相对”和“相反”运动方向的相遇问题求路程,它们的解答方法是一样的,对相遇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看看又有什么变化吗?自己读题,独立完成。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生(315-105)(42+63) =210105 =2(小时)师:为什么要减去105呢?生:还相距105,就说明还没有相遇,还有105千米没走完,所以要减去。师:你们听明白了吗?(明白了)理解的很透彻。下面请同学们注意了,这道题我去掉一个字之后呢?你们再读读题,谁会做?(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生:跟上道题一样。师:再想想,你们可以用手比划比划。教师比划引导学生理解。谁再来说说?生:除了跟上面一样的那种方法一样外

13、还有一种(315+105)(42+63)=420105=4(小时)师:跟大家解释下为什么要用315+105?生:它们相遇之后又走了105,走的路程是420了。师:谁听明白了,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下生重复。师:你们太聪明了,真棒!没有想出来同学也不要气馁,你们要注意了每一道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去读懂题,分析清楚,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那样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设计意图:能力提高题的设计,与例题进行比较,合作讨论、表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相遇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

14、回顾一节课的收获和谈谈感受,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整理,又锻炼学生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学反思】1、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之后,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生演示,理解概念。我让两名学生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进而理解“同时,相对而行,相遇”的含义。2、新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

15、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中,我重视让学生演示理解。如第一题的教学,让学生演示理解,再同桌讨论,要求学生指着式子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抛开学生空说的现象。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让学生指着式子去说,去思考,目的性更强,更具体。3、教师有效参与和点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参与是自始到终的,是以合作者的姿态出现的,能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给学生点拨,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关键时刻扶一把,如学生在对例1第一种方法进行讲解时,(92+80)4,对学生提出92+80的和是什么,这个问题解释时当我发现学生有困难时,能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茅塞顿开。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要学生理解与演示的内容有点多,所以在组织的过程中用了不少时间。1、最后练习的时间少了一些,我还要在如何安理安排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