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39650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导学案教师)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银市一中 编号:097号 2016-3-5高二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 祭十二郎文(教师)【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祭文的基本格式和文体特征;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感知本文书法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3.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4.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抒发的悲痛情感和真挚感人,催人泪下的感情特征。2.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古典散文。宋代文豪苏东坡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表不辍泪者,其人

2、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公,祭文中千年绝唱。(清。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那么,祭十二郎文何以得此评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共同去体味这千年绝唱传输出的万古悲痛。【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

3、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2.了解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祭神祭物的。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但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却一反传统文风,运用散文形式写成此文,因为四言韵语或骈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只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才能更好地把作者巨大的悲痛曲折婉转地抒发出来。这篇祭文,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

4、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4.了解背景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自幼相伴朝夕,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

5、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预习自测】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闻汝丧(sng)之七日所怙(h)兄殁(m)南方省(xng)坟墓 归取其孥(n)丞相薨(hng) 佐戎(rng)徐州孰谓汝遽(j)去吾 万乘(shng)之公相 殒(yn)其生 窆(bin)不临其穴尚飨(xing)【诵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读出情感。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梳理知识点【通假字】辨析通假现象1.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5.终葬先人之兆 通“垗”,墓地 6.以待馀年

6、通“余”,剩下的【一词多义】辨析一词多义现象致 A.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B.致敬亭于幕府 送达 C.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 D.何意致不厚 招引,引来 E.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取得,得到 F.老妇前致词 传达,表达 G.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 兴致,情致就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到 B.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就职上任 C.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接近,靠近之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B.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主谓之间 C.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代词,事情 E.告汝十二郎之灵 的始A.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当初,最初(初次)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7、开始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曾经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才 E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 才舍 A.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离开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C.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客舍 D.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 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建房舍 F.屋舍俨然 房舍【古今异义词】辨析加粗词语古今意义1.吾去汴州 古:离开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明年,丞相薨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3.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而齿牙动摇 古:松动。 今:立场不坚定。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过不了

8、多久。 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词类活用】辨析活用现象1.汝又不果来:名词动用,实现, 2.莫如西归:名词做状语,向西3.而视茫茫:动词活用为名词,视力 4.汝之纯明宜业其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事业5.苍苍者欲化为白矣:形容词用为名词,白发 6.然后惟其所愿:动词名用,愿望 7.长吾女与汝女:使动,使长大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形容词做名词,尽头9.乃能衔哀致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诚意。 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11.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动用法,使夭折。 12.将成家而致汝:使动用法,使来。【特殊句式】指出句式1.惟兄嫂是依:宾前,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

9、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状语后置 3.吾又罢去 被动句4.何为而在吾侧也 宾语前置 5.汝从(吾)于东 省略句6.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或(还是)不是这样呢? “其其”格式构成选择复句。【其他重点字词】怙:诗经小雅蓼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此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省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 孥:妻和子的统称。 吊:慰问 (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窆:下棺入土 尚飨: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 【合作探究】【一读】整体

10、感知梳理文章的结构内容祭十二郎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来头的固定格式。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之事。 【二读】体会感情1.祭十二郎文读来令人悲痛不已,作者的那种哀痛让人也感同身受,那么,韩愈在其文中写了哪样一些哀事呢? 身承世代单传,可哀一也;年少且强而早逝,可哀二也;子女具幼,无以自立之计,可哀三也;就死者论之,已不堪到如此,而韩公以不料其死而遽死,可哀四也;相依日久,以求禄远离不能送终,可哀五也;报者年月不符,不知是何病,何日殁,可哀六也。

11、 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哪些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尽量用原文句子为例证。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三读】探究原因本文为何如此感人?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野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

12、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清代古文家刘大櫆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2.深沉叙事,倾泻情感。侄儿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早逝全赖兄嫂抚养,自己的孤独全凭有侄儿相依相慰;侄儿死后,其子女幼小无依而自己未老先衰,万念惧灰。一幕幕一桩桩,回忆过去,面对现实,叙述时不加修饰,不做渲染,诉说琐事显得平淡,但字字句句发自骨肉至情,真实而且深沉。在深沉的叙事中融着作者奔流起伏而倾泻的悲伤之情。开篇是含着眼泪的诉说,进而呜咽抽

13、泣,进而泪流满面,安排侄儿身后事时已是号淘痛哭,直到罪己责己已竟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了。在情感的倾泻中,有怀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仍是悲哭不已。可以想见,作者一面哭一面写,一面写一面哭,一边叙述一边抒情,百思萦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泪下。3.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

14、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4.边诉边泣,独特语言。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5.语词妙用,增强感染。文言虚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