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36300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最近几年我国大中城市改造力度加大,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许多企业将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从城市中心部分或整体搬迁,各级政府对搬迁企业也给予了补偿。但对搬迁过程中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拆除旧固定资产、重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经济行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收到政府搬迁补偿 (一)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在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时首先要区分政府补助和政府资本性投入,对于政府

2、补助,又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偿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性投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在专项应付款核算,待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对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

3、,贷记“银行存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四条规定,对于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即参照上述规定先作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作为政府补助,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作为国家资本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因此,企业因搬迁收到的政府补偿时,应首先分析是否适用

4、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而进行搬迁收到政府补偿,即是否因公共利益而搬迁,如是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处理。 (二)税务处理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搬迁补偿款不属于税法所列举的“免税收入”范畴,搬迁补偿款应是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补贴收入(其他收入的形式之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财政拨款为免税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财政拨款为政府补助的形式之一,但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财政拨款定义不同,应用指南中的财政拨款定义为: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

5、资金用途。而所得税实施条例中的财政拨款定义为: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一般企业收到的财政拨款并不享有免税优惠,为纳税收入,但有具体规定的除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文)规定,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

6、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如果政府搬迁补助

7、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4条规定的,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的,该资本公积额为永久性差异,应在计入资本公积的纳税年度进行纳税调增。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没有搬迁规划的,收到搬迁补偿款的当年就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企业有搬迁规划并符合相应条件的,搬迁补偿款可以在规划搬迁次年起递延5年,超过5年的在第6年要将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企业实际搬迁规划期间不足5年的,则在完成搬迁活动的当年将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 二、拆除旧固定资产 (一)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

8、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即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并将固定资产清理的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税务处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上述损失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所以固定资产的处置损失在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可以在税前列支。 三、重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一)会计处理 涉及政府补助的重建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的同时,需要

9、同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与折旧同等金额“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科目。 (二)税务处理 根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的规定,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使用政府补助形成的固定

10、资产按现行所得税法计提的折旧可以在税前列支,而从递延收入转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收入,为免税收入,应作为永久性差异进行纳税调减。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如何纳税案例分析基本案情 某公司因市政需要从市内搬迁到郊区,2008年取得搬迁收入3500万元,账面房屋及设备净值1500万元,2009年在郊区购买土地建房支付1000万元,购进生产设备500万元,搬迁完毕。该公司2008年、2009年的利润皆为500万元(不含上述搬迁资产的业务处理),无其他纳税调整项。该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因为搬迁收入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政策不明确,该公司如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遇到了麻烦。 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在执行关于企业政策性

11、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时对企业账面资产处理有两种观点:一是企业账面资产净值抵减搬迁收入;二是账面资产净值在处理年度直接抵减当年所得额。按照不同的观点,在计算纳税时形成了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2008年当期利润500万元,无纳税调整,应纳所得税50025%=125万元。2009年当期利润500万元,调增3500-1500-1000-500=500万元。这样,应纳所得税100025%=250万元,两年总计缴纳税款375万元。 第二种:2008年利润为5001500=-100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为0.2009年企业搬迁完毕,利润500万元,调增3

12、500-1000-500=2000万元,弥补上年亏损1000万元后剩余150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150025%=375万元。 法理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的两种计算方法,虽然结果一致,但是税款所属年度不同。那么到底哪种计算方法更合理呢? 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规定,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一)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

13、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按上述规定,企业应按照第二种情况计算,即把原有资产处理损失计算在当年,抵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搬迁处置收入仅是扣除以后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等。但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则是: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14、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企业会计分录: 2008年 1.收到补偿款 借:银行存款3500 贷:专项应付款3500 2.资产搬迁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1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500 借:专项应付款1500 贷:递延收益1500 借:递延收益1500 贷:营业外收入1500 2009年 1.外购一块地和建房支出 借:固定资产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购买设备 借:固定资产500 贷:银行存款500 3.当年结转递延收益 借:专项应付款1500 贷:递延收益1500

15、 递延收益按照政府补助相关规定结转营业外收入。 4.结转专项应付款余额 借:专项应付款500 贷:资本公积500 专项应付款余额为零。 企业在计算当年企业所得税时按照利润加、减纳税调整项进行。因此,根据上述会计分录,企业2008年缴纳企业所得税为(500+1500-1500)25%=125万元;2009年,在不考虑当年购入固定资产折旧和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情况下,纳税调增额为5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为(500+500)25%250万元。两年总计缴纳税款375万元。 政策建议 通过对财会20098号文件和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计算过程与企业实际财务核算基本一致,计算企业所得税简单快捷,有利于税款征收。因此建议,将国税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