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983421 上传时间:2017-05-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民用建筑供暖工程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与 指 导 书指导教师:刘 惠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2011 年 3 月供暖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2第一部分 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民用建筑供暖工程设计二设计时间一周三设计主要内容某民用建筑供暖系统设计四、原始资料1土建图:共八套。平面图剖面图及门窗表等见条件图。2气象资料选取 6 个城市。它们是:济南、北京、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沈阳(四组的同学北京已经有人选了,请选剩下的,谢谢合作) 。提供有关手册查出下列主要参数:1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wt2冬季主导风向;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4冬季日照率;5缝隙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n6)室内供暖

2、计算温度等。3供暖系统热源城市供热外网(一次网):供回水温度:85/60;外网埋深-1.3m;建筑物北面距建筑物 30m处,资用压头足够4围护结构住宅楼前后无遮挡,其余见土建图。未标注的维护结构,可按照现行节能规范要求自行选取围护结构。五设计要求1. 每人的设计城市或设计建筑条件图各不相同全班分成 8 个组,每组 6 人。每组一套建筑条件图,每组的建筑分别座落在 6 个不同的城市,每人设计其中一个城市的民用建筑供暖工程。在设计题目中,将所在的城市名冠在上述题目之前。如某人设计所在城市为济南,则该同学的设计题目是“济南*建筑供暖系统设计” 。2. 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对设计的内容

3、及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负荷计算、方案选择、水力计算、设备选择等。其中负荷计算及水力计算的结果列表附于其后。要求章节分明,层次清楚,语句流畅,数据准确,图表清晰,包括封面、中英文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具体装订要求见附录一:课程设计要求细则及附录二:课程设计装订规范 。(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应达到能够交付施工的要求。设计图纸包括图纸目录、设计施工说明、材料表、系统轴3侧图、各层平面图、机房平面图、机房剖面图、大样图等。要求图纸使用手绘和 AutoCAD 绘制,手绘图纸数量不少于图纸总数的 20%。图面布置合理,清晰准确,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图纸标签及签名填写齐

4、全,图面文字采用工程字书写。六、参考资料1 供热工程 ,贺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1(第三版).2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003 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4037-2006. 6 采暖通风工程制图(第二版),关震荣编,1991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7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计与安装设备安装图集DBJT147.8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 50114-20019 夏热冬

5、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200110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J14-BT14-200211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142-200412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北京市标准,DBJ01-605-200013 民用供暖散热器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第二部分 指导书4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供热工程”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室内热水采暖工程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的实际

6、工程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二热负荷计算1将各房间按一定顺序编号。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或查取。可不校核外围护结构的低限传热阻要求,因为在我省绝大多数建筑物的围护结构能满足该要求。3各个房间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计算不考虑风力修正。4渗透和侵入冷空气耗热量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5列出各个房间采暖热负荷表。6计算该建筑物的面积热指标 。FQqf/2mW说明:1.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采用热量表分户计量时,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2.住宅楼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设置单独采暖系统和热量计量装置。3.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建筑,其卧室、起居室(厅)

7、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可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 2。户间楼板和隔墙的热阻值,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确定户内采暖设备容量时,应考虑户间因室温差异而附加的热传递。但所附加的热量不应统计在集中采暖系统的总热负荷中。户间传热负荷可参考如下计算方法具体可参见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北京市标准,DBJ01-605-2000 三确定系统的方案1、确定热力入口1.1 新建系统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供热计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采暖管道热力入口的数量。1.1.1 热力入口的具体要求:1.2.1 室内采暖为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热力入口应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室内采暖为

8、双管系统,热力入口应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1.2.2 设置计量装置的热力入口,其流量计宜设在回水管上,进入流量计前的回水管上应设过滤器,滤网规格不宜小于 60 目。1.2.3 热力入口供、回水管均应设过滤器。供水管应设两级过滤器,顺水流方向第一级为粗滤,滤网孔径不宜大于 3.0,第二级为精过滤,滤网规格宜为 60 目。1.2.4 热力入口装置的热计量仪表及各种阀门应按产品样本说明书安装。1.2.5 供、回水管应设置必要的压力表或压力表管口。1.2 新建系统热力入口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1.2.1 无地下室的建筑,宜在室外管沟入口或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室外管沟小室宜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小室净

9、高应不低于 1.4 米,操作面净宽应不小于 0.7 米。1.2.2 有地下室的建筑,宜设在地下室可锁闭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度应不低于 2.0米,操作面净宽应不小于 0.7 米。1.3 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利于热计量系统的供热调节,推荐采用每幢建筑热力入口设置小型独立组装式换热站的系统形式。2确定采暖系统图式室内供暖方案的选择设计在室内供暖设计中至关重要,它不仅仅直接影响到系统运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供暖工程造价,应根据建筑物采暖面积的大小楼层的高低每个采暖房间的热负荷的多少建筑物的结构等,确定系统图式。系统图式的确定:即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上供式或下供式,单管式或双管式等等。2.1 共用立管的分

10、户独立系统的户内采暖系统形式可采用水平双管系统、水平单管跨越式、低温地板辐射系统、放射式双管系统等,不宜采用单管顺流式系统。2.2 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共用立管,宜设于管道井内。管道井宜邻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建筑物内系统的共用立管应遵循下列设置原则:2.2.1 应避免采用上分式系统,宜采用下分式系统;2.2.2 一对共用立管所负担的户内系统数不宜过多。除每层设置热媒集配装置连接各户的系统外,一对共用立管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大于三户。2.2.3 宜设于具备在分户门外共用空间进行检修条件的管道井内。2.3.4 供、回水立管在管道井中的位置应保证与之相连的各分户系统入口装置安装在管道井内,并

11、具备查验及检修条件。四散热器的选择计算和布置1在考虑散热器的分组时,一般一个外窗下设一组。2列表计算各房间各组所需散热器片数。说明:散热器不宜设散热器罩,所采用的散热器应满足美观要求。散热器的选择应与所采用的户内热计量方式适应,可参考以下原则:1.宜选用非铸铁类散热器,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树脂砂芯铸造工艺,并应对内壁清砂工艺提出严格要求;2.钢制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应有可靠的内防腐处理;3.强制对流式散热器不适合热分配表的安装和计量。五水力计算1对异程式系统,根据系统草图,首先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管径。系统入口压力差按系统通过最远立管环路的阻力损失 1.1 倍计算。再进行其它分支环路的水力

12、计算。2、对同程式系统,计算方法见教材或设计手册。63各管段的几何长度:水平干管立管可根据土建平面图剖面图立管的布置位置确定,连接散热器水平支管的长度可近似取值。4列表计算。说明:1. 室内采暖系统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共用立管的自然循环附加压力应进入水力平衡计算,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下附加压力值的 1/22/3。并联于共用立管上的各分户采暖系统宜采用相同的采暖形式。2. 户内系统包括调节阀和户用热量表在内的计算压力损失,宜控制在 1530kPa 范围内3. 各种阀门、热量表、恒温阀的水力损失值,应根据实际设计流量在产品样本上查取,不应直接套用额定流量下的水力损失数据。塑料管材的水力损

13、失数据,应采用塑料管材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当无数据时,可采用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中的塑料管材的水力损失数据,并加以温度和壁厚修正。六图纸1平面图:1自绘图纸铅笔图,描土建平面图时,线型采用 0.35b 细实线,门窗代号及内部细小结构尺寸不注,只标注建筑物轴线尺寸即开间进深。2散热器:在平面图上是一个矩形符号,它的宽度和长度与本组散热器实际几何尺寸无关,每组片数标在外窗外面,线型 0.5b。3立管在平面图上是一个圆的符号,与管径大小无关,为了区别主立管与其它立管,主立管圆可画大些。对双管系统按“左冷右热”的规定画立管。4水平干管:供回水总管线,供水管为粗实线,线型为 b,回水管为粗虚线,线型为 b。

14、在平面图上应标出固定支座的位置,两固定支座间必须有补偿器室内低温热水系统尽量采用自然补偿,除主立管外,其余立管应有编号。5管道及散热器的定位尺寸已在安装详图中表明,平面图中不再另注。7注明管道坡向坡度集气罐固定支架补偿器位置。2系统图:采暖系统轴测图要表达采暖系统的整个概貌,包括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布置情况。大多数供暖系统图采用斜等测投影。除连接散热器支管不严格按比例外,其余管道均应严格按比例画,散热器在系统图中仍然是一个矩形符号,矩形符号中标上该组散热器片数。水平干管:供水管用粗实线表示,线型为 b,回水管用粗虚线表示,线型为 b,要标注坡向和坡度,在管道的起端或末端及管道升降处要注上标高,

15、标高尺寸以米为单位,小数点后要留两位数。管径用 DN 表示,例如 DN15,立管要标上与平面图相对应的立管编号。并画上阀门排气泄水装置,不同阀门应用不同的图例符号表示,供回水干管上标上补偿器和固定支座的位置。3设计施工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1系统型式热媒及其参数建筑物的总热负荷建筑物入口压力差。72系统采用的散热器类型及安装说明。3系统采用的管材及连接方式。4系统中采用阀门的类型。5刷油与保温做法及要求。6系统安装完毕的水压试验压力及要求。7所需大样图号等。施工说明,一般安排在采暖总平面图或首层平面图上。七目录及小结目录装订在第一页。小结:要认真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通过一周的设计你学

16、到了哪些在过去未学到的或原来学过但概念不清,通过设计搞清楚了。另一方面,你认为这一次设计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改进8附录一:课程设计要求细则暖通课程设计成果要求细则一、计算书部分(见样本)1、纸张大小:16K(196.9mm273.1mm) ;2、封面;3、中文目录:要求列至二级标题。统一按 1,1.1 层次等编写,注明页码;4、设计中文题目:居中; 5、设计英文题目:居中,除介词、连词外,采用每单词字头大写方式;6、作者:居中,格式为:作者: 年级专业;7、作者英文注释:居中,格式与中文基本相同; 8、中文设计内容简介及关键词: “设计内容简介”顶格,使用(:) ;“关键词”三字顶格,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