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32709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 复件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加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精选(一)母爱的颜色 方益松 刚搬到这个小区时,我经常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目光呆滞,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听说男孩刚生下来时很健康,两岁时不幸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痴呆儿。父亲嫌弃他,离开了家。从此男孩只好和妈妈相依为命。 男孩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早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打扫马路,就把儿子交给热心的邻居,让他们帮着照看。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衣服。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逗男孩玩:“妈妈好吗?”男孩先是一个劲傻笑,然后口齿不清地说“妈妈是绿色的!”每次这样逗他玩,他都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听

2、的次数多了,我感觉这不是男孩随口乱答的。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我一直很好奇。 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来到男孩家。一进门,我惊呆了:室内许多地方,甚至连电器的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热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冷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不能吃的那一格涂成红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物体也都涂成了红色,其他安全的、可以触碰的物体则涂成了绿色。 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智力低下,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常常不是被

3、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地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有些哽咽。 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代表着安全,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让孩子健

4、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智力低下的儿子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母爱,本无所谓颜色。但正是因为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才让母爱有了自己的颜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文章第一段运用了那种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3.好好活着.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作用?4.既然“母爱,本无所谓颜色”那么作者为什么又以“母爱的颜色”为题?(二 )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 A (xis),我不敢去问任何

5、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

6、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B (chy)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

7、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C (pihu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12(3分)根据拼音

8、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Axis( ) B chy( ) C pihui( )13(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1)_(2)_(3)_14(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15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答:恰当位置在第_自然段与第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2

9、)(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答:_16(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草鞋人和皮鞋人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屡屡光亮。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

10、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的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叭”,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看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刚才是草鞋人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

11、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的街道移动着。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

12、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走到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23.本文的“草鞋人”是指_,“皮鞋人”是指_。在人称上本文是采用第_人称来写的。(3分)24.开头一段的自然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_。25.第四段是插叙,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段意。(2分) 答:_。26.读罢本文,联系到你的父母,你一定会有与皮鞋人同样的感受,请你写几句出自内心的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4分) 答:_ _。一、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