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80055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上第三组两案合一教学设计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陈学毅第三组心灵之歌人文主题目标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1.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2.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3.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4.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语言训练目标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9. 穷 人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

3、了,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

4、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教路点睛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归纳主内,理清写作思路。抓住人物语言、心理、环境,细读探究人物特点,体会写法特色。穷人穷困悲惨与穷人心灵的“富有”对比,赞美渔夫、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解除困难的美德。家的温暖与舒适:勤劳、纯朴、善良;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乐于助人;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桑娜心理描写和渔夫言行描写):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解除困难的美德。回读桑娜心理描写及渔夫言行描写的三、四部分,探讨写法特点:抓住环境、心理、言行刻画人

5、物特点。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转换迁移,训练运用。续写渔夫的新家。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报怨、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等词语,理解带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的重点词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2、目标3教学过程 学案教案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搁、裹、魁、淋、霉2、自己读通顺课文,理解词语“舒适、魁梧、报怨、忐忑不安、自作自受、沉思、沉默” 。3、

6、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给每段加上合适的小标题。4、自读课文,勾画文章各部分体现“穷人”穷困的语句,思考批注,你觉得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是( )的穷人。5、自读课文,勾画文中“穷人”心灵富有、美好的词句,你认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有( )的美好心灵;作者是运用( )( )( )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特点的。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归纳主内,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新词。3、理清思路盼夫归家探望西蒙抱养孩子想法一致。二、抓住人物语言、心理、环境,细读探究人物特点,体会写法特色。1、探究穷人的“穷”。(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2)从“

7、吃穿”看出穷。(3)从“桑那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4)西蒙的死及留下的孤儿。2、体悟穷人心灵的“富有”。(1)家的温暖与舒适(勤劳、纯朴、善良)。(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乐于助人)。(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桑娜心理a心跳厉害的心理描写(善良的本性)。b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解除困难)a1勾画“忐忑不安”的语句。b1用“既又也还”说说桑娜心理活动。c1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如果桑娜不把两个孤儿抱过来,( );如果桑娜把两个孤儿抱过来;与其( ),不如( ),宁可( ),也不( )。(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解除困难)渔夫言行a问题难办问题严重征求意见做出决

8、定b联系课文补充句子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不( )。(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解除困难)3、回读桑娜心理描写及渔夫言行描写的三、四部分,探讨写法特点。(1)抓住环境、心理、言行刻画人物特点。(2)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新词。2、摘抄环境、心理、语言重点句子各一个。3、续写渔夫的新家三、转换迁移,训练运用教后反思板书设计盼夫归家 勤劳善良穷人 探望西蒙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抱养孩子 帮助别人解除困难想法一致(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10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精解

9、与编排意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如,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他明知“我”在偷看书,却一直没有阻拦;当“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时,他谎称“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买下“我”的马草,还叮嘱“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又如,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

10、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路点睛故事善意的谎言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归纳主内细读读课文,紧扣学习提纲3,联系主要内容,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宽厚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11、)及“我”的崇敬、感激围绕中心,紧扣学习提纲4体会表达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体会写法。教学过程 学案教案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解释词语“刻骨铭心、一如既往、尴尬、瞥见”。2读通顺课文,文章主要写了( )的事。3.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含

12、义是什么?作者这样的用意是什么? 4.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作者用了那些写作方法表现人物品质?一、故事善意的谎言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归纳主内。1.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情景描述法理解词语。2. 归纳主内。本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三、细读读课文,紧扣学习提纲3,联系主要内容,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

13、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对青年说的话。每天“我”都想象着马“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残疾青年这样说是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我”崇

14、敬、感激) 四、围绕中心,紧扣学习提纲4体会表达方法。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威胁“我”。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例如: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练习提纲1.摘录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美句五句。2.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突然间明白了,我扭头冲了出来五、转化迁移,训练用用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