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评课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265093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律长征》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律长征》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律长征》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课稿六年级 王素艳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这首诗的年代背景距离学生比较遥远,长征,毛泽东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因此,背景的树立和了解,对学生来说是理解这首诗的一个关键所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起到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作用,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课堂导入时,先请学生谈谈对毛泽东、长征的认识和了解,紧接着又适当补充小结,让学生对长征的艰难有

2、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全诗奠定了基础。同时,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对学生来说也都是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树立这些背景的形象,也就是树立了一个学习的靶子,困难越大,而红军克服了,就越突出红军的顽强和乐观精神。下面我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几点谈谈我的体会。一、精心准备,具有“长征”精神。本次活动,闫晓梅老师对如何上好诗词这类体裁的课文进行大胆的尝试。做了精心的准备,动员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分了解了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和毛泽东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为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敢于挑战、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就是一种现代的“长征“精神,令人佩服。二、补充

3、历史事件,突破难点“寒”和“暖”。这首诗描写的长征距孩子生活的时代较远,加之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理解第三联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刘老师通过先让学生读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字时,刘老师先通过让学生回想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用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

4、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文本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对于本诗中难于理解的词语“逶迤”、“磅礴”闫老师的处理更是新颖、恰当。如果让孩子单独解释,孩子很难真正理解,而放在图片中用学生已有知识去描述,再将已有的词汇总结在一起,便形成了新词的概念,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相信学生也一定学会了应用,真可谓一举两得。让我倍受启发,也不同地叫一起“好”。三、反复吟诵,引领学生表达情感。我们说,在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崔峦先生说过“使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几遍书,有时间能够

5、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潜心阅读。而今天的课堂上,刘老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在评价中指导朗读诗的韵律和节奏,在读中进入课文的情境,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四、教师语言精练,饱含激情。闫老师的教学语言也优美简练,饱含激情,可谓是一首现代的长征组诗。整堂课上非常富有激情,在引领学生领悟情感是非常成功的。五、课堂容量大,课外知识丰富。从课前、课中到课的结尾,教师一直坚持适时、恰当地穿插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课外的知识量,开拓学生的视野。特别是结尾,视频资料以第三者的口吻讲述了祖国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既为本单元的写作读后感奠定了基础,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升华了主题,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学生和生活上的困难,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落到了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