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报告相关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55472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迹报告相关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事迹报告相关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事迹报告相关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事迹报告相关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事迹报告相关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迹报告相关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迹报告相关材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三品”“两德”教育活动先进人物首场事迹报告会主持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创先争优和“三品”“两德”教育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认真落实中共开县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三品”“两德”教育活动的决定,把教师队伍打造成“三品”“两德”的模范队伍,中共开县教育工委、开县教委组织了“开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 三品 两德教育活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首先,让我们对县四大家领导和县属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聆听今天报告会的有全县中小学校长、城区教师、家属以及家长代表。欢迎你们!“三品”“两德”教育活动:似一阵阵春风,吹进了教育工作者的心田;似一阵阵号角,

2、奏起了渝东北腹地开州三个文明建设的最强音!在“三品”“两德”教育活动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人,这次事迹报告团由11位同志组成。今天首场报告会有6位同志作报告,其他同志的先进事迹将在巡回报告中报告。【潘光权】 我县临江中学退休教师潘光权,对自己节衣缩食,对学生慷慨解囊,被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感人教师”,“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候选人”。请听张沙沙老师为大家讲述潘光权老师的感人故事四十三年的坚守。【天白小学教师群体】有一个群体他们“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引领“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请周琴老师向大家讲述他们天白小学教师群体的故事留守儿童:老师手心里的宝。天白小学

3、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比母爱更伟大的爱是师爱。【李达明】山野的贫瘠、荒凉,他不以为然。工作的清贫、劳累,他从不在乎。山村教育,他真诚付出,倾心奉献;他将生命,同巍巍大山融为一体,四十年铸就了大山师魂。请杨红老师为大家讲述五通乡长冲村校李达明的故事大山之爱。【谭德轩、杨世奎】在铁桥镇三台村校有一对夫妇,他们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朴实无华的爱的赞歌。请听户月红老师为大家讲述谭德轩夫妇的感人故事93个孩子的大爹大妈。【唐志建】这段日子以来,有个名字,一直在开州大地传颂,有这样一位老师,一直被他的学生牵挂。他,就是天和小学的唐志建老师。请徐莉老师为我们讲

4、述唐志建老师的故事学生是我的命根。【徐斯敏】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起为人妻、为人母的家庭道义;她用博爱的情怀,书写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性光辉!请彭冬平老师为大家讲述汉丰教管中心徐斯敏的感人故事有爱就有幸福的家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报告团的精彩报告!报告团6位成员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心系学生、服务群众,救夫教子等动人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下面请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姚光富同志讲话。非常感谢姚书记的讲话!“三品”“两德”已成为,教师的人生信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三品”“两德”集中教育活动

5、,争当“三品标兵”,争做“两德模范”,把家乡建设成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乐园!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报告团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开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三品”“两德”教育活动先进人物首场事迹报告会到此结束!再见!目 录一、四十三年的坚守(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潘光全老师先进事迹)1二、留守儿童:老师手心里的宝(重庆市开县天白小学 教师群体先进事迹)9三、大山之爱(重庆市开县五通乡长冲村校 李达明老师先进事迹)14四、93个孩子的大爹大妈(重庆市开县铁桥镇三台村校 谭德轩杨世奎夫妇先进事迹)18五、唐志建:“学生是我的命根”(重庆市开县天和小学 唐志建老师先进事迹)22六、有爱就有幸福的家(重庆市

6、开县汉丰教育管理中心 徐斯敏老师先进事迹)26七、在全县教育系统“三品”“两德”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共开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 姚光富)30四十三年的坚守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潘光全老师先进事迹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是啊,有爱才有教育,无私的爱,是教育的魂。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用爱为贫困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他,四十三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他,孑然一身,却有20多名大学生叫他“爹”;他,花了20多万元,甚至靠捡垃圾,为百余名山区贫困孩子安了个家。今年3月4日上午11点,潘老

7、师兴冲冲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江校长,这1万块钱,是县里今天发给我的奖金,我把它交给学校,请你把它和学校的学生困难救助金打捆使用,多解决几个学生的急难吧!”“不、不、不,这是奖给您的,您老的日子也不宽裕,就留着养老用吧。”江校长劝道。“校长,莫推了。关键时候拉一把,说不定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再说了,我还有退休金嘛。”看着潘老师那坚定的目光,江校长含着热泪接过了这笔捐款。这是潘老师今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开县社会公德模范”后,把奖金全部捐献给学校的感人一幕。一万元,对于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的退休老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一万元,对于潘老师来说,是他一次性捐赠得最多的一笔;但是,这一万元,对于潘老师四

8、十三年的助学生涯来说,却又是很少的一笔。潘光权的助学故事,得从他任教第一天开始说起。到校上班第一天,潘光权就从别人嘴里,听说了一个叫熊克伟的学生,家里十分贫困还格外调皮,让老师们提起都头痛,一些老师甚至打赌说:谁能教好这孩子,我就拜他为师。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潘光权偏不信这个邪,通过几次谈心,潘老师发现这孩子虽然调皮,但天真活泼,还有一定号召力,只要方法得当,打磨打磨肯定是块“好料”。于是,他把熊克伟要到了自己的班上,并任命他为副班长兼劳动委员。这一下,戴上了“官纱帽”的熊克伟,觉得自己不能再顽皮了,不然就会辜负潘老师。很快,熊克伟就从“调皮鬼”变成了“乖孩子”,成绩也稳步上升,但经常面对无钱交生

9、活费的尴尬,仍使他无法安心学习。“每个孩子都是好苗子,如果荒废了学业,就等于将这棵苗子毁掉了,多可惜呀!”潘光权家访时这样对熊克伟的父母说。接下来的日子,潘光权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替熊克伟交了所有的学杂费。周末还经常请他到自己家里“打牙祭”。后来熊克伟考进了原万县卫校就读,毕业后分到县中医院工作。2001年,因家庭困难,一天在校只敢吃两顿饭的邓军,被潘光权主动请进家中住读。高三时,邓军患了肺结核,潘光权又自掏腰包给他治疗。在潘光权的精心照顾下,邓军很快就康复了,两年后,他如愿以偿,走进了大学校门。像邓军这样的孩子,潘老师家里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少的时候也有两三个。潘光权的家,也成了徐建刚、廖

10、小波、张俊杰、潘俊等贫困学生的“家”。潘光权单身一人,家里却时时飘出孩子的欢声笑语。“这些孩子是风筝,我就是拽着线轴的人。”潘光权说。这些年来,在他的关怀下陆续毕业的学生,有的进了大学,有的走向社会,但不管他们走多远,潘光权的心都始终装着他们。除了定期为贫困大学生寄生活费外,从2002年起,他还先后为邓军、陈骄、朱凌云等5名贫困大学生购买了手机。虽然,他自己直到现在都舍不得买手机用。潘光权说,配手机并不是让他们赶时髦,主要是想帮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学会自强自立。每月只有1400多元的工资,自己要生活要治病,还要照顾贫困学生,潘光权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为挤出钱资助学生,退休没多久,他就停止了用药,同

11、时,靠捡废品凑足更多的资助金。因此,每个中午,临江中学校园内,都可见一个老人从垃圾桶里翻捡矿泉水瓶和废纸壳的身影。每年寒暑假,单身一人的潘光权,家里几乎天天“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在他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都要回来看望他,有的还会陪他住上几天。他们都亲切的喊他“爹”。43年过去了,潘光权节衣缩食抠出的20多万元钱,先后资助了100多名学生,其中20多名更是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无儿无女的他,至今却没有一分存款,也没有买房,还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有人问潘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潘老师憨厚的说:“我是从穷人家里走出来的,我知道那些贫困孩子最需要什么。我读高中时也得到过老师的帮助,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12、原来,爱可以代代相传;原来,爱可以用四十三年来坚守。这,就是开县临江中学退休教师潘光权。留守儿童:老师手心里的宝重庆市开县天白小学 教师群体先进事迹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爸爸不在家,妈妈也不在家。出门千里忙务工哟,把我独自留下”这首歌就是留守儿童之歌。说起留守儿童,我们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心生怜爱;说起天白小学的留守儿童,我们全校老师更是心疼不已!天白地处崇山峻岭,属特困山区。学生上学,有的需要走3、4个小时的山路,天不亮就得起来做饭,打着火把赶往学校,中午吃自带的冷饭,放学要天黑才能赶回家。遇上刮风下雨或打霜飘雪,上学之路更是艰难。有的学生舍不得把鞋打湿,光着脚丫在冰冷

13、泥泞的山路上前行。有时路上突遇天气变化,又无人接送,灾难便瞬间发生。记得2003年6月的一天,我校一名三年级学生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刹那间,一个巨大的火球击中了孩子的身躯,她来不及喊一声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一个小小的生命就此陨灭!还记得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步履蹒跚地牵着小孙女去上学。由于风大路滑,奶奶掉下三米高的路坎,摔成重伤!留守学生的无助与不幸,深深地刺痛了学校每位老师的心!“哪怕是贴钱贴米,我们也要办寄宿制学校!”校长李宏文情绪激动,语气却是十分的坚决!是啊,办寄宿制学校是最好的办法!但没有学生宿舍成了眼前是最大的困难!学校自身没有财力,要

14、向上级争取项目还需要时间!为难之时,全校教职工统一思想:不等不靠!先把教师寝室腾出来让学生住!老师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抛开面子借住到亲戚家,有的尽管经济拮据,还是坚持校外租房住,甚至有两个老师挤住一间不足5平米的房子里。就这样,从2005年第二学期开始,学校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办起了寄宿制!管理照顾寄读在学校留守儿童,是全体教师面临的更大的挑战。孩子们来自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睡觉不洗脚、起床不叠被、生活用品随意丢放、乱用别人的东西、各种冲突随时发生等等,农村地区随性的生活方式,山区孩子随意的生活习惯,从小缺失亲情养育的行为态度,要纠正,谈何容易?全校教师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难度。全校教

15、师经过反复讨论,详细制定了管理教育细则。从系鞋带教起,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从礼貌用语教起,训练学生文明礼仪;从排队等待教起,养成学生行为习惯;从打电话教起,学会关心他人。通过开展一日三餐列队唱红歌、开通亲情电话、与父母视频聊天、同唱生日歌、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感、品德、健康等全面悉心的教育和引导。五年级学生李天杰,是个孤儿,与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班主任姜敏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他,在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上,李天杰眼含热泪地说:“我满13岁了,今年是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第一次收到生日礼物。爸爸妈妈,你们虽然离开了我,但你们就放心吧,我在学校很快乐,很幸福,因为姜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周琴老师班上的王利同学,学习努力,但性格非常内向,老是一个发呆、流泪。为走进她的内心,周老师有意识的表扬她,亲近她,通过多次谈心交流,得知她远在广东的爸爸妈妈闹离婚,孩子哭着说,自己宁愿少活几年也不要爸爸妈妈离婚!周老师一边安慰她,一边与家长交流沟通。现在王利同学的父母和好了,看到小王利穿着爸爸妈妈寄来的衣服、鞋袜,听到她在电话里开心地和父母交谈,周老师的心里犹如一块石头落了地。每周二的亲情电话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刻。孩子们在电话争先恐后说道:“爸爸,我在学校可好了。穿得干净,吃得好,每天还有一个鸡蛋呢,这些是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