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知识总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47947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临床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临床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临床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临床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知识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胚胎早期,原始脉管是一种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管状物,它们在间质中间形成一个致密的网。以后随着各器官的发育,原始脉管网逐渐分化成与器官联系的许多血管丛和淋巴管丛。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有丛状期、网状期及管干期3个阶段。如在某一个阶段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或异常,则可出现该阶段正常发育形态的畸形。在丛状期,有些毛细血管如果停止发育,就会产生毛细血管瘤;在网状期,如果扩大的血管聚成团,并趋向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现出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镜下所见,血管瘤形态多样,但基本结构相似,即均有发育良好的血管样组织,如常的外层、中层及内膜上皮,管腔直径由110mm,在血管之间

2、有结缔组织为基质。临床常见的血管瘤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混合型3类。 1.毛细血管瘤具有发育良好的单层内皮细胞及很少量结缔组织为基质。管腔内只有很少量的血细胞。为局限的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稍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鲜红,大小不一。由于管腔狭窄,压迫时很少变白。 2.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发育良好的血管,管腔宽大,充满了血球,瘤体较柔软,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不清楚,呈紫蓝色,具有压缩性,被压缩后颜色变白。海绵状血管瘤比毛细血管瘤大而厚。常侵犯皮下组织,具有扩张性。在颈部常侵犯深层组织。 3.毛细-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具有上述两种血管瘤的特点,比较常见,毛细血管瘤常分布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表面。报讯(

3、记者黄辛)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多级微纳结构生物活性材料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的研究”日前在上海启动,该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刘昌胜任首席科学家。 人体骨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重建一直是现代医学力求解决的难题,研制新型骨组织快速修复材料、解决临床难题已成为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战略需求。生长因子的装载是提高骨缺损部位生长因子浓度,进而加速骨组织形成速度的重要手段,而纳米技术则是调控靶细胞的粘附与定向分化、生长因子的装载控释以及材料综合性能的有效方法。 据介绍,该项目将围绕“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这一目标,针对细胞相应、定向分化和营养传输等骨组织再生过程的关键环节,聚焦促进骨组织修复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4、新型结构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材料的活性化、材料调控骨生长的机理,并构建出几种新型高活性骨修复材料,为骨修复材料新结构的构建及骨组织再生提供直接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刘昌胜介绍说,未来几年,项目将会在多级微纳结构材料可控制备、微纳结构介导活性化、材料细胞相互作用实时动态评价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研究目标则集中在骨原位再生能力方面,解决临床难题并开展前沿基础研究,而研究内容集中在骨再生和骨整合方面,力争研制出35种材料和制品,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并且争取有2种材料和制品进入临床试验。 该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分设多级微纳结构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生长因子的高活

5、性固载及控释、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材料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效应研究等4个课题。下列各种 组合 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HBsAg、 HBeAg、抗 HBc(1 、3、 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称 大三阳 。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俗称 小三阳 。 HBsAg、抗 HBc( 1、5 项)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 HBV感染。 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抗HBe、抗 HBc( 4、5 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

6、恢复期。 抗 HBs( 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抗HBc阳性( 5项):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手外科体检常规耸肩: 斜方肌:耸肩观察皮纹 5: 耸肩抗阻力 4: 耸肩抗阻力弱,皮纹减少 3: 耸肩不能抗阻,皮纹消失 2: 耸肩不能完成,皮纹消失 1: 仅见肌肉收缩 肩外展: 冈上肌: 肩外展时观察冈上窝,以启动肩外展15度为主 三角肌: 肩外展时观察三角肌。 屈肘: 肱二头肌:前臂旋后屈肘 5:下垂抗阻力屈肘 3:肩关节外展90度,可屈肘到位 肱桡肌: 前臂旋前位屈肘 肩关节内收: 胸大肌:锁骨部:上臂前屈90度,内收

7、肩关节 胸肋部:内收肩关节 背阔肌:内收肩关节,背后触摸 大圆肌:内收肩关节,背后触摸于背阔肌上方,肩胛下角外上方 伸肘: 肱三头肌:5:肩外展90度,前臂下垂,伸肘抗阻力 3:肩外展90度,前臂水平伸肘 屈腕:屈腕后,观察前臂掌侧面,由桡侧至尺侧分别为桡侧屈腕肌、掌长肌、尺侧屈腕肌 伸腕:伸腕后,观察前臂背侧面,有桡侧至尺侧分别为桡侧伸腕长、短肌、尺侧伸腕肌 观察桡侧伸腕长短肌是否萎缩,观察鼻烟窝是否变深,尺侧内陷 屈指:屈指浅肌:将其它手指伸直,屈曲被检手指的PIP关节 屈指深肌:固定每个手指的中节指骨,屈曲远节指骨 伸指:伸指总肌:伸腕位,观察伸掌指关节情况 骨间肌、蚓状肌:伸腕、伸掌指

8、关节,观察伸指间关节的情况 伸拇:桡侧拇外展时,自桡侧至尺侧分别为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 拇长展肌、拇短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的间隙是鼻烟窝,之内行走桡动脉 屈拇:屈拇长肌:固定拇指近节指骨,屈曲远节指骨 拇对掌:拇指与25指掌骨相对 正常:拇指指腹对第5掌骨 轻限:拇指指腹对第4掌骨 中限:拇指指腹对第3掌骨 重限:拇指指腹对第2掌骨 对指: 指尖相对、指腹相对 10度分法:1:拇指与示指近节指骨侧捏 2:拇指与示指中节指骨侧捏 3:拇指与示指远节指骨侧捏 4:拇指与示指远节指骨指腹对捏 5:拇指与中指远节指骨指腹对捏 6:拇指与环指远节指骨指腹对捏 7:拇指与小指远节指骨指腹对捏 8:拇

9、指与小指中节指骨指腹对捏 9:拇指与小指近节指骨指腹对捏 10:拇指与小指掌骨头指腹 大鱼际肌检查: 拇短展肌:拇指掌侧外展 拇对掌肌:拇指小指作对掌活动 拇短屈肌:屈拇指掌指关节 拇内收肌:拇内收至示指,注意保持拇指伸直防止拇长屈肌的影响。 特殊试验 TOS特殊检查 1、 肩外展试验(Wright test):被检查者坐位、挺胸,检查者扪及其腕部桡动脉后,令其上肢外展90o100o左右,前臂旋后,两手掌心朝向耳屏。加强试验:头颈转向对侧。在上肢及头颈活动过程中记录桡动脉搏动的变化。如以桡动脉搏动减弱为阳性,该试验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高达84,而桡动脉搏动消失仅占15。该试验又称胸小肌试验,以往

10、认为肩外展时胸小肌被拉紧,腋动脉向上弯曲而受压,但我们在胸壁手术中发现部分Wright试验阳性的原因是肩外展后喙锁韧带压迫腋动脉所致。 2、 斜角肌试验(Adson test):被检查者坐位、挺胸,上肢外展15o,后伸30o。检查者扪及其腕部桡动脉搏动后,令其头颈过伸至不能再伸,并逐渐转向检查侧和对侧下颌向肩峰,记录头颈活动过程中,桡动脉搏动出现的变化。向健侧旋转阳性,为中斜角肌卡压,向患侧旋转阳性,为前斜角肌卡压。该试验亦以桡动脉搏动减弱和消失为阳性,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为7,而TOS患者中Adson试验阳性率亦仅占14.7%,因此,单独用该试验诊断TOS是不够的,该试验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

11、高,阳性几乎有肯定的价值,但发生率太低,阴性并不能排除TOS。 3、 肋锁挤压试验(Eden test): 被检查者坐位、挺胸,肩外展15o。检查者下蹲,一手握住检查侧的手,另一手扪其桡动脉搏动。沿被检查上肢的纵轴,逐渐加力牵引,并记录桡动脉搏动的变化。在正常人群中,检查者用力牵引后,桡动脉搏动完全消失22,显著减弱37。该项检查的最大缺点是结果随检查者的用力大小而改变。但我们仍认为该试验的临床意义是阳性至少可以说明被检查者上肢带的韧带较松弛,拎重物时肋锁间隙容易变小。 4、 上臂缺血试验(Roos test): 被检查者站立、挺胸,双臂外展90o,外旋位屈肘90o,掌心对耳,双手握拳,然后5

12、指全部伸直为1次动作,1次/秒,一直到手臂发酸不能坚持时记下时间。该检查亦可被认为是活动的Wright试验。 在正常人群中调查100人,发现Roose试验坚持最长者仅1.5min,而45s内被查者已不愿坚持者为67例,67,22例确诊为TOS的患者,18例在3040s内已不能坚持。 5、 锁骨上叩击试验(Moslege test): 患者坐位,暴露颈部,检查者用中指反复叩击患者锁骨上窝部,出现手麻或异样感觉为阳性。阳性的意义类似于Tinels征,说明神经存在脱髓鞘病变。该试验有假阳性,应两侧对比。TOS患者中阳性率达88.2%。 6、 锁骨上压迫试验: 被检查者坐位、挺胸,双上肢自然搁在自己大

13、腿上,头偏向检查侧对侧。检查者一手扪其腕部桡动脉搏动,另一手拇指压迫检查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压迫时从锁骨上逐渐向上移动,然后从胸锁乳突肌后缘向斜方肌前缘逐渐向外侧移动,并记录桡动脉搏动消失时距锁骨的最远点。测量该点距胸锁关节和锁骨的垂直距离。其阳性率高达94。检查到的压迫后桡动脉搏动消失的最高点在锁骨上7 cm,平均值左侧较右侧为高,左侧为2.4 cm1.7 cm,右侧为2.1 cm1.1 cm,阳性压迫点距胸锁关节最远达7.5 cm,平均 4.8 cm1.1 cm。我们在手术中发现压迫锁骨上时是通过挤压前斜角肌阻断了锁骨下动脉,临床上的压迫还隔着颈部脂肪和皮肤,所以阳性的高度要高一些。该试验诊

14、断TOS有一定意义,因锁骨下动脉的升高是压迫臂丛神经的原因之一,但更大的意义是对腋部或近腋部的大血管损伤的紧急止血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上述5项对TOS的特殊检查中,Wright试验动脉搏动消失,Roose试验时间30s,肋锁挤压试验桡动脉搏动完全消失,可能对诊断就更有意义了。 7、 颈部压痛试验: 患者坐位,头转向被检查侧,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颈椎横突压迫,正常人亦有压之酸痛觉,应两侧比较。在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界处有明显压痛,常常提示C5神经根可能受压。 正中神经受压: 1. 腕掌屈试验(Phalen test): 双手背紧贴,手指下垂前臂于胸前呈一直线。如在1min内桡侧3个半手指麻

15、痛为强阳性。3min内麻痛为阳性。提示腕部正中神经卡压即腕管综合征。 2. 腕背屈试验(Reverse Phalen 征): 双手伸指掌侧合拢,前臂于胸前呈直线。如在1min内桡侧3个半指麻痛为强阳性,3min内麻痛为阳性。提示腕管综合征。 尺神经受压: 1. 屈肘试验: 将双侧肘关节主动屈曲到最大限度,很快引起患侧手尺侧发麻、疼痛或感觉异常,为阳性。提示肘部尺神经卡压。这是由于最大屈肘时尺神经将受到较严重牵拉,而诱发该体征。 2. Froment试验: 拇、示指用力相捏时,不能做成圆圈,而是方形,即拇指、指间关节过伸、掌指关节屈曲、手指远指间关节过伸畸形,提示前骨间神经或尺神经卡压。 3. Wartenberg试验: 小指不能内收为阳性。提示尺神经损伤。 4. Fowler试验:爪形手畸形的患者,用手指压住近节指骨背侧,纠正掌指关节的过伸畸形,爪形手消失,指间关节可伸直,此时该试验为阳性。意义在于行蚓状肌功能重建时,可仅行掌侧关节囊紧缩术,而不必行肌腱固定于侧腱束上的动力型手术。该试验用于尺神经损伤病人行爪形手畸形矫正的手术前检查。 桡神经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