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245368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ranslationstudiesandpractice资料(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ractice,(English Education Fengyi Huang),Necessities:,1. Two note-books: One for class notes; the other for outside curriculum practices.,2. Preparing materials for interpretation before each class time.,Course Plan,Unit One Definition,IWhat i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a

2、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Strictly speaking, Translation is an art. Like painting, translation enables us to reproduce the fine thought of somebody, not in colors, but in word, in words of a different language. It is no easy job, no

3、t so easy as it is supposed. Do not think that any one who knows a foreign language, say English, can invariably translate well. And this difficulty is greatly multiplied by the wide difference in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construction between the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languages.,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

4、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绪言 Translation is an activity of reproducing in one language the ideas which have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谭载喜奈达论翻译,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

5、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and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1.A story from Genesis in BibleThe Tower of Babel,2.Translationcommunicationdevelopment,

6、. Classification,1.从译出语(出发语, 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归宿语target或receptor language)的角度分为: 1)本族语译外语 2)外语译本族语 2.从语言符号(semiology)的角度分为: 1)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2)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3)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3. 从翻译的手段分为: 口译, 笔译和机器翻译 4.从翻译的题材分为: 专业性翻译, 文学翻译 5.从翻译的方式分为: 全译(full-tex

7、t), 摘译(abridged)和编译(adapted),.Brief history,1. In China: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about 4 thousand years. The character “译” appeared as early as about 4 thousand years ago. In Zhou Dynasty, in the Book of Rite such sentences have been found: 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 达其志, 通其欲, 东方曰

8、 “寄”, 南方曰 “象”, 西方曰 “狄”, 北方曰 “译” 重舌, 通事, 象寄之才,The Flourishing Periods of Translation in China,第一次翻译高潮(flourishing period) Buddhist Scripture 安世高, 支娄加谶, 支亮, 支谦, 竺法护, 道安, 鸠摩罗什 译界第一宗匠 鸠摩罗什, 玄奘, 真谛, 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three giants in translating Buddhist Scripture) 第二次翻译高潮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意大利人 利玛窦 (Matteo Ricci 1552-161

9、0) 徐光启(1562-1633) 欧几里得 (Euclids)几何原本, 测量法仪,第三次翻译高潮(鸦片战争五四民国 的西学翻译) 严复(18531921) 林纾(18521924) 鲁迅 瞿秋白 第四次翻译高潮(文革后) 87年8月在青岛召开全国第一次翻译理论研讨会开始了第四次翻译高潮,2. In the WestFive Flourishing Periods,第一次翻译高潮公元前3世纪希腊文旧约圣经的翻译 第二次翻译高潮公元4世纪-6世纪之间 第三次翻译高潮11-12世纪之间 第四次翻译高潮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 第五次翻译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西方现代翻译理论,*

10、传统时期的翻译理论,*新时期的翻译理论,*传统时期在意大利,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在他的美学名著美学原理(Estetica)中对翻译问题提出一些精辟见解。他的观点是:(1)翻译不可能完美地再现原著面貌。这是因为语言凭直觉产生,语言行为按潜在的思维出现,并对思维加以扩展和修改,因此,每一语言行为都是无先例的、创新的。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言语不可重复的矛盾,它受语言内在规律的支配,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2)翻译必须靠再创造。由于完全相等于原作表达方式的翻译不可能存在,翻译的结果不是比原作少一点,就是多一点。译文不可能不带有译者风格的痕迹。,

11、(3)文学翻译不可过分自由,专业性翻译不可过分拘谨。译者的责任是做到与原作有几分相似。此外,就是使译作具有独创的艺术价值,译文本身即可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克罗齐是从美学的角度谈论翻译的。他强调言语行为的不可重复性,文学作品不能完全移植,文学翻译只能是艺术的再创作,他的这些有关翻译的言论深深的影响了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倾向。,二十世纪初还有法国著名文学家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和马鲁佐(J.Marouzeau)。瓦莱里翻译了维吉尔的作品,对翻译理论也有自己的主张。他用诗人的眼光看待翻译,强调译者必须冲破原文形式,特别是原文句法结构的约束,使译文同原文一样,具有

12、强烈的音乐感、文学感。马鲁佐在他的论拉丁语翻译中对翻译作了言简意赅论述,该书充分体现了他对翻译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性认识,其观点为:(1)翻译首先是一门技巧。要掌握它,主要靠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实的语言知识和灵活的翻译方法。(2)翻译不可不讲究译文清晰、生动、易懂,以争取尽可能多的读者。,(3)使用字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翻译,而是为了理解。他指出译者必须学会使用词典,但首先必须弄清使用词典的目的。使用词典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找到现成的词语,而是为了吃透原文的意思,对原文的文字提出解释。(4)翻译不可凭猜测。遇到难点,译者必须仔细推敲,不要有半点“先入之见”。(5)翻译必须采用活的语言。,二十

13、世纪上半叶,在主要包括英美的英语国家,翻译理论的研究更是活跃。其翻译论著在数量上超出其他西方语种。1901年,美国教授赫伯特 托尔曼(Herbet Cushing Tolman)撰写了一部题为翻译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ng)的专著着重阐明两大观点: (1)必须以正确的方法理解原文。 (2)必须如实的反映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波斯盖特(J.P.Postgate)是英国翻译理论家、造诣很深的古文学家。他精通古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对翻译终生抱有兴趣,有五十年的翻译实践经验。1922年,他出版了一本专著,题为译论与译文(Translation and Tran

14、slations)。,(1)翻译分两类:“后观式翻译”(retrospective translation)和“前观式翻译”(prospective translation)。,(2)译文效果应由学者判断。人们一般都承认,翻译的目标是再现原文的真实面貌。就是再现在译文中的原文印象,也就是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所产生的印象。,(3)忠实性是衡量翻译成败的最高标准。翻译中表达的主要矛盾是言语问题。在言语形式上,译者首先应当关心的是使译文合乎习惯;对于一篇中译文的要求就是它必须是中文,而不是通篇的外国腔。,(4)词汇分四类。第一类是完全相同的词(常见于科技词汇)。第二类是不同的词(翻译这类词只能靠借用外

15、来词)。第三类词是部分相等的词(这类词较多)。第四类词是假同义词。,(5)译作的生命在于更新。在动手翻译之前,读者最好先了解一下当代通用的语言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适应于他的翻译,而不必煞费苦心地考虑这些词过去的功过。,英国二十年代的另一位著名翻译理论家是菲利莫尔(J.S.Philimore)。他发表了略谈翻译和译者(Some Remarks on Translators)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英语翻译论著,比同时代人的见解高出一筹。,这是一本漫谈翻译的小册子,主要论述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译文词汇的合理选择以及文学译作的欣赏性、文学性等方面的问题。,其后英国还有一位重要的译论家斯图

16、尔特.贝次(E.Stuart Bates),他著有现代翻译(Modern Translation),193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翻译的主要同波斯盖特相似,但涉及的问题更广泛更系统。,德国、苏联也出现了一些卓有成就的翻译理论家如沃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德)、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苏)、伊凡.卡什金(苏)等。以上翻译理论家都是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探讨。所注重的是译文的文学性和译文的选词造句等方面的问题,而不涉及诸如翻译对民族语言的贡献、翻译与思维的关系、各个民族语言之间的共性、决定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科学根据、翻译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新时期的翻译理论新时期翻译理论的发展有两大特点:(1)理论研究被纳入语言学的范畴,受到现代 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 ,因而明显地带有语言学色彩,与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2)打破了以往理论家闭门造车、互不交流的局面。现代西欧和美国的翻译理论主要有四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