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234358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2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康复心理学基础(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康复心理学基础,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第二节 心理过程 第三节 人格,学习目标,掌握: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的实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情感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等,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一、心理现象 二、心理实质,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心理,而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什么是心理现象?,人格,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倾向性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一、心理现象,二、心理实质,情景描述 王先生,铁路工人,一年前在铁路施工中发生意外,致使铁钎从

2、他面部刺入,穿过额部,从头顶飞出,对前额叶造成严重损伤。昏迷数分钟后王先生便清醒过来,能说话,也能活动。治疗2个月后,其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可是亲友发现王先生受伤前后判若两人。伤前他为人随和,和同事相处融洽;伤后却变得偏执、优柔寡断、喜怒无常,对人粗暴无礼。,二、心理实质,请思考 1王先生在受伤前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结合情景描述说明什么是心理的器官?,二、心理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 从动物进化看: 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人的意识,动物进化,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如蚯

3、蚓)有神经系统,只能认识事物 的个别属性-只有感觉 知觉阶段 脊椎动物(如青蛙)有了脊髓和大脑,能认识事物的整体-产生感觉和知觉,思维的萌芽阶段 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大脑高度发展,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产生思维的萌芽,意识的产生 只有人类,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有了意识 (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 人脑脑重指数(脑重与体重之比)最大1:34,脑的研究: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不同功能,脑功能分布示意图,视觉辨识 观察理解(观察力 左) 视觉感受 图像欣赏(图像力 右),体觉辨识 操作理解(操作力 左) 体决感受 艺术欣赏(艺术力 右),沟通管理 计划判断(计划力 左) 创造

4、领导 目标憧憬(创造力 右),逻辑推理 语言功能(推理力 左) 空间想象 构思拟想(想象力 右),听觉辨识 语言理解(语言力 左) 听觉感受 音乐欣赏(音乐力 右),小结:心理的实质为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一、认知过程 人们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又称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行为,转换,支配,提取使

5、用,(一)感觉,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眼、鼻、耳、皮肤,传入神经,客观事物,感觉器官,大脑感觉部位,2.种类,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内脏觉,3.意义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是人们进行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夺去有机体的感觉能力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首例感觉剥夺实验-麦克吉尔实验(视、触、听) 意义:1.人的神经系统特别适宜于从人们不断遭遇的即广泛的刺激中挑选信息。一定水平的感觉输入

6、是必不可少的。 2.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 但对于人来说意义重大。,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反比,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并不是刺激量的任何变化都能被人们察觉。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反比,5.感觉特征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7、。 视觉:明适应/暗适应 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凝视着黑点一段时间后,围绕在黑点的灰色阴影会逐渐收缩。,2)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由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颜色在不同背景中的感觉对比,3)感觉补偿:指某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来弥补。 4)感觉后像:当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做感觉后像。(视觉后像表现最为明显),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感觉后像,5)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色

8、彩),红色、橙色、黄色-暖色 绿色、兰色、紫色-冷色,1.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与感觉相比,知觉的产生除了受客观刺激的作用外,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受个人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二)知觉,2. 种类,分类,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视错觉表现最为明显),3.知觉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感冒),2)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觉对象,这种有选择的知觉

9、外界事物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对象、背景),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还要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这就叫做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稳定不变的现象。,大小恒常性,颜 色 恒 常 性,(三)记忆 1.概念: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从事过的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被保留在头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恢复,这就是记忆。 (编码、储存、提取),2.种类:,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以做过的动作或运动

10、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以词语、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3.记忆过程,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4.遗忘 就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最后趋于稳定。,(四)思维 1.概念: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具有间接性、概括性两个特征。,thinking,-病,病史 体格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粪、尿常规检查 脑电图检查,间接性,thinking,概

11、括性,枣树 苹果树 梨树 桃树,果树,2.种类,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儿童的动作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3.基本过程,类,(五)想 象,1.概念: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人类可以通过想象预见未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计划,从而克服了行为的盲目性,增加了自觉性 2)其次,想象对人的创造性有促进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飞机),2.种类,(六)注意 1.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attention,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时的主动程度

12、分:,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有预定目的 需意志努力,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2.种类,注意的品质,广度,分配,稳定性,转移,3.品质,1)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所持续的时间,是保证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 (上课、做手术),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同时指向2种或2种以上活动或对象的能力。 可通过训练得以提高。 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是指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

13、到另一个对象。,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紧张度) 1.心境(心情) 定义:是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特点:弥散性、持久性,良好心境: 1)消除过重的自私心理 2)期望值符合实际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要达观而明智 5)不自卑,不过分自责 6)坦诚开朗,学会发泄不良情绪,2.激情 定义 :是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注意:在激情状态下,个体行为很可能会失控。,3.应激 定义:是个人对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或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两重性:积极面为紧急状态下提高生存力,但长期应

14、激导致机体的休克或死亡。 产生原因:与个体面临的情境及其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情感: 1.道德感 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 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 3)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做好情绪管理 1.体察自己的情绪(时时注意、为什么) 2.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委婉向他人表达) 3.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睡觉、逛街、吃.),三、意志过程 1.概念:意志(will)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

15、据目的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明确的目的性(人、动物),自觉性(盲目性和独断性) 果断性(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坚韧性(顽固执拗和动摇) 自制力(任性和怯懦),2.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3.意志的品质,第三节 人格 一、人格概述 二、人格倾向性 三、人格心理特征 四、自我意识 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概念,“人格”personality源于希腊语(persona) 指舞台上演员戴的面具 不同的面具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性格。,人格(pers

16、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与人之间显著的差别就在于人格。,人格的概念,1.人格倾向性 2.人格心理特征 3.自我意识,人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积极性,反映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需要 动机 兴趣,气质 性格 能力,人格的结构,自我感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自我调控系统,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遗传、环境、教育.) 社会性与生物性 稳定性与可塑性 整体性,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人格特质,表面特质(35个),根源特质(16个),因素分析,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大五人格理论,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大五测试方法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等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