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现代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33330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现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现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现代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 中学教研部 发言人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将现代文阅读分为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说明文等几个板块进行复习。以记叙文为例。第一、注重阅读文章的选择纵观近年来中考卷现代文选文,测试材料的热点内容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以表现“爱”为主题的。这一主题近年成为选择的热点。(2)、以情感德育教育为主题的。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是这几年课外选材的倾向。 (3)、以文化底蕴为主题的。近几年文化专题的测试材料发展也比较明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选材内容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材料既关注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又对增强学生体认中国文化底蕴有积极的作用

2、。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复习时候在选文上首选表现出了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内容多样、含义隽永、文字流畅优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深刻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能体验语文文字而承载审美意蕴。第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我们都了解记叙文的考查的大致内容,就是字、词、句的具体理解与运用;文章整体阅读着眼的宏观把握与感受;对文本主题大意的见解认识,写作手法的把握;结合自身实际的延伸拓展等等。因此,复习时注重夯实基础,从以下方面让学生来备考记叙文阅读:了解记叙文的要素及记叙的顺序、人称,也就是让学生掌握记叙的要素及常见的记叙顺序,让学生理解各种记叙顺序的特点及作用;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注意文章的线索

3、、中心、详略等。这样,学生在拿到一篇记叙文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复习过的有关记叙文的知识,答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了。第三、注重阅读及解题方法的指导我们训练现代文阅读分为三大步。第一步就是快速通读全文,找准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或文章的中心、主旨等;第二步就是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分析局部,理解重点词语或段的含义及作用;第三步结合问题再读课文。我们在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把阅读步骤总结归纳为三方面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品读。 这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大前提。我告诉学生做题前首先要通览全文。要围绕如下几个几个问题思考:1、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文章的中心、作者的立意、写作意图是什么;3

4、、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等等。阅读时重点关注“关键段落”,如开头结尾段、过渡段、议论抒情部分,因为这些内容是理解文章中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正确地理解了这些内容,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就等于现代文阅读理解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审题答题了。对于尖子生来说,这几点容易做到,对于中等生来说,有点难,所以,就以慢慢推进的方式,这次围绕一两个问题,逐步增多。二、 (教给)指导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审题是答题前至关重要的一大环节,在训练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做现题时,一般是先读一遍原文,就急着去做题,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再去原文寻找答案,不注意审题,没弄清题意,或满足于一知半解,只抓片言只语

5、就匆忙作答,导致失分惨重。所以,我首先教给学生答题时抓题目的关键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如:这次一模卷上22题一样的流年,在作者笔下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也有独到的地方,结合本文谈一谈,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中考卷的题目上有提示重点词加黑,但是平时练习没有。因此就得指导学生注意关键词,像这道题中的“表达方式”就是关键词。如果在审题的时候,关注到这些词,答题的方向就不会错。 (没做题前先提问回答本题的关键词)其次,教给学生抓答题导向的方法。很多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就已经隐含了答题方向和答题层次。如爱到深处是不忍18题。再次,教给学生看分数分配答题的方法。一道题分配多少分,这也

6、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暗示。比如某题分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即可。又如某题分配给4分,那答案就要细化一些。对于中等生来说,看分值答题有一定难度,因为即使他知道这道题需要细化答案,但是他分析问题和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也答不明白。所以,我就教他们笨方法,就是将自己概括的答题要点稍微展开一下,这样至少能多得点分。三、寻找和思考答案,准确解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对文本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论出什么题目,出题者一定是依据文本内容、中心,或写作意图,或联系生活的思考出题。由此,我们答题时,围绕题目在原文中找相关信息或隐含的内容,答题就不难了。这类题我称它为文本题。如夹叙夹议的散

7、文或议论文,答案往往潜伏在总结性或议论性文字中,又如写物类散文,作者往往借助物的特性、相互间的关系来阐明一定的人生哲理或者抒发作者情感。仍然以一模卷中题为例。21题就属于文本题。文本题要在文章中寻找解题信息,所以教给学生几种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筛选法。即把找到的语句进行压缩,除去枝叶部分,提取主要的内容。整合法。有的答案不一定集中在一处或两处,这就需要考生将找得的相关信息整理,合并成一个个要点。概括法。当所找的信息是一大段时,这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比如,一摸卷的19题,就是综合性用到了这几种答题信息的组织方法。对于尖子生来说,这样的问题解答容易,主要强调别丢下落下答案。对于中下等生来说

8、,回答起来难度不小。因为他们即使找到相关信息,也能以回答圆满。因为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在平时训练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就要求他们说话一定要说一句完整的话,说问题一定要原因结果都说明白。训练次数多了,就好了很多。有些问题是需要结合文本的理解分析的,考察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文章的写法,表的的情感等等。无论是文本题中筛选整合概括出来的答案,还是依靠能力总结出来的答案,都要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文字将其描述出来。这是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最后一环节。告诉学生表述时也应注意几点,记住答题要用到关键词,如:用语要根据文体的特征。像记叙文多使用“记叙了”、“描绘了”。说明文多使用“介绍了”、“说

9、明了”。议论文多使用“论证了”、“论述了”。用语准确。如果能用原文词句回答的,最好用原文回答。 四、指出错误原因分析每次训练后,都要帮助学生找出共性的答题失误原因并引导分析。学生解答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题所犯的错误,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类:一是文章主旨领会不准确,文章思路梳理不清晰。犯这样错误的同学在答题时稀里糊涂,找不到答题方向,乱做一通,想当然地写答案,根本不管文章主旨内容,也不把握文章思路结构,这就犯了做现代文阅读题的大忌。二是技巧错误,表现在两点:语言表达不到位,审题读题不仔细。犯这个类型错误的同学在答题无法将理解正确的内容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现代文复习时也注意了帮助学生指出犯错

10、的原因并及时指导。第四、教给学生几种主要题型解题方法我称其为公式或通用答案,尖子生可以以这个公式为依据,灵活机动答题,但是通用答案必须体现在答案中。中等生就让他们死背答题公式,就是通用答案必须背下来,以备答题时应用。即使不会结合问题分析,起码,把通用答案写上,就是抓住了答题要点,往往也能得到本题1/2以上的分值。一、理解词语含义题型问题形式:如何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做过的现代文小扇轻摇的时光中“我贪婪地抱着瓜果啃”中“贪婪”“啃”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爱到深处是不忍中“不忍”的含义?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公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1、必须联系文章内容)主要考察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或者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义或者隐含义。这类题现在好像不这么考了,似乎是变换一下方式和语言品析题结合在一起了。比如一模的20题。二、语言表达赏析题型这类问题我教给学生首先考虑所要赏析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修辞作用的角度赏析,在句子中找不到修辞方法,就找句子中运用的动词和形容词(这就与第一类题型词语含义的问题相关联了。),品析这类词语运用的妙处。关于修辞方法的品析,教给了学生几种主要修辞的答题公式和通用答案。例如:比喻修辞答题公式(通用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说明道理。拟人修辞公式(通用答案):把

12、xx事物以人格化,增添了生命力,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排比公式(通用答案):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其他几种修辞也都这样教给学生公式化答案,或者说万能答案。三、理解句子(段落)的含义或作用:这类问题要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注意与中心联系。教给学生回答时候抓住句子在语段中的位置。即起始句在文中起着总起的作用,理解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分析;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起下的作用,要注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收束句在文章、语段中是起小结的作用,理解时就得从它的上文去寻找相关的信息。总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比如某句话(某段话)在文章中

13、的作用是什么?(1)、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点题、总结全文。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伏笔、中间:承上启下、呼应照应前文、线索、结尾: 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2)、内容方面:结合人物性格、事件情节、物的特点、景的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内容分析。四、表达方式的判断与分析1、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主要考查的就是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的作用。教给学生的通用公式(通用答案)就是比如环境描写就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衬托人物的形象、预示人物的命运、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

14、的发展。有时也起突出主题的作用。2、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通用答案: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通用答案: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4、记叙的几种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补叙(在叙述的结尾,补充交

15、代与前面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内容,突出中心。5、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公式(通用答案):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五、表现手法的判断与分析:1、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侧面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设置悬念等等表现手法,教给学生公式,通用答案死背,尖子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中等生必须死背。六、开放类这一类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联系实际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感悟题答题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东西,结合实际时,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语言要流畅,要有层次性等。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