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33313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应试技巧与策略(最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的应试技巧与策略一、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 有信心,才能成功,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在考场上心慌意乱,影响自己应有水平的发挥,所以拿到试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粗略看一遍试卷,做到心中有数,但对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必介意。二、合理地把握时间,尽量延长有效时间 近几年的中考题不像以前的那样,不一定把难的题目放在后面,而是把难易题目以波浪形式分布,这也是对考生能力品质的考察,只有处变不惊,遇难不乱,科学灵活地运筹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题多得分。应做到以下两点:1.先放过较难的题目,待会做的题目完了以后再回头去思考。有时对平时很熟的知识点突然卡壳,此时不要急于求成,要暂时放过,也许在后

2、面的做题过程中突然记起来。否则,越想越急,越急越记不起来,最后因小失大。2.对于“选择”“填空”两个题型里设计的计算问题,其中多有巧解妙解,注意广开思路,少做无用功,以增加有效时间。三、掌握思维方法,题目由难变易 近几年的考题注重考察基础,并侧重考查能力,核心能力为思维能力。常用的思维能力有以下几种:1.发散思维:即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层次去寻找答案。2.逆向思维:即从要求的问题出发,一直推理到已知的条件上,从而得以解题,此方法适用于物质制备题和计算题。3.整体思维:即对于一个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从全局出发,分析前与后两种状态,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的不变量等关键条件,运

3、用守恒法来解题,从而简化了解题的步骤。常用于质量守恒问题的解决。4.极限思维:即把研究的问题通过假设的方法推理到理想的极限的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速解。极限思维尤适用于选择题和一些比值或无数据的计算。5.类比思维:根据对象的相似或不同,不难推测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或相同。该思维方法多适用于酸或碱及盐的性质运用题上。四、尽量减少失误,力争多得分数 根据有关统计,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就有很大的进步,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以下几点:1.要认真审题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以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

4、到强,名称与符号,化学式与化学名称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2.注意各量的单位原子的质量(g)、相对原子质量(1)、溶解度(g)、质量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3.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守恒”“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2)溶液为均匀透明,但不一定为无色; (3)pH=0的溶液; (4)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H+和OH-; (5)一些有颜色的离子,如Fe3+、Fe2+、Cu2+等。4.注意常见符号的使用如:“=”“”“”“”,离子的电荷与元素的化合价,特殊的反应条件如:“”等等。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

5、要用错别字:如:坩与钳、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催与崔、长径,劲(颈)漏斗、铵(氨)水、氨(铵)盐、致(制)冷剂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试管,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氯化钠)溶液等。6.有序演算,以便复检开考前,学生大致可以把草稿纸分区,按题号较整洁地列式计算,保留好原始反应式和分析过程,乘除算式等。这样在逐题核对时才有原始依据,又快又准。 考场如战场,要考出好的成绩,除具备扎实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科学的临场应试策略也是必备的,我认为如果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肯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中

6、考应试技巧和策略临场篇 中考要取得好成绩,固然靠平时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培养,但临场发挥也很重要。三年来,辛勤的劳动主要通过中考体现其价值。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在考试时发挥出最佳水平呢?一、调整生物钟,提前进角色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大脑的兴奋期和抑制期是呈波浪形的,即一段时间的兴奋期之后,必然是相对的抑制期。(显然,如果中考时间在我们大脑的兴奋期,那是再好不过的;反之,考试时间正好处在我们大脑的抑制期,那就糟糕了。事实上,平时我们同学中有不少这种现象,夜越深,大脑越兴奋(即处于兴奋期),第二天上午头脑昏昏沉,即大脑处于抑制期,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中考)。因为中考时间是在上午点到1点

7、左右。因此,我们在中考前几天就应调整好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半睡,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左右睡上一觉,如此调节生物钟,让我们大脑的兴奋期与中考时间同步,这样,我们就等于提前进入了角色,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 另外,考试那天,一般应提前半小时进考点一方面可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入考场;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大脑提前开始简单的该考试科目的学科活动。如那个半天将考物理,我们的大脑就可提前开始简单的物理活动,进入单一的物理情境,如把些基本公式、定理在脑子里回顾一下,或最后看一眼易忘记或记错的公式定理。 2、 消除焦虑、精中精力 考试时一旦怯场,则会面对试题头脑空空,平时熟悉的

8、公式、定理也无法回忆起来,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等到心情平静下来,已浪费了许多时间,看到许多未作的题目,则会再次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这时要迅速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 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绩,我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三、不忙答题,先摸卷情 拿到试卷后,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后,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看看这份试卷共多少页(如是不是8页),总题量是多少(如是不是23题),分哪几部分

9、,有哪几种题型。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要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可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答题方案。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找出一两题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知道肯定容易解答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尽快地稳定下来,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 4、 两先两后,合理安排 试卷的难易、生熟占分高低大体心中有数了,情绪也稳定了,此时大脑里的思维状态由启动阶段进入亢奋阶段。只要听到铃声一响就可开始答题了。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 1、先易后难 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它上面的题目的排列应是由易到难的,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

10、的,对你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我们千万别教条,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先易后难的另一个科学依据是,先解决了几个容易题,美美地拿上好几分甚至好几十分后,自己马上有旗开得胜的感觉,产生初尝胜利的快感,对稳定情绪、刺激大脑兴奋使人进入最佳竞技状态都有好处。 2、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后,应试者会看到较多的驾轻就熟的题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题或新型题,对前者熟悉的“果子”应先摘(先解答)。 特别要清醒的是:根据往年中考的

11、情况,题目总的来说是较容易的,这时切不可忘乎所以。万一哪一科题目偏难,我们也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冷静思考,变生为熟,想一想能不能把所谓的生题化解为若干个熟悉的小问题,或转化为熟悉的题型。总之要记住一句名言:“我易人也易,我不比人大意(认真仔细);我难人也难,我不比人畏难(沉着应战)”。5、 两快两慢,慢中求快 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题目本身是解题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别是每卷必有的选择题中的题干中有许多解答该题的规定性的要求,诸如: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选一项还是两项等,这些我们一定要在读题时耐心地把它们读透,弄清要求,否则是在做无用功。中考卷大多是容易的,在大家容易的情况下就看谁

12、更细心,而细心最主要的就是审题时要慢要细心。(要咬文嚼字,抓住“题眼”,观察分析抓“特征”,深刻挖掘其隐含的内在联系)(所谓“成在审题,败在审题”)当然选择题之外的题目也应如此。容易题比细心,细心决定成败,粗心更决定成败。 需注意的是文科与理科卷的审题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解答理科类题目中出现的条件充分用到、用足,不能有多余条件;而文科,比如语文卷中,有些题中出现的条件、信息、却不一定全用到,需要我们通过审题加以取舍,有些信息有用,有些信息是没用的。 理科非选择类题目的审题要做到“三审” 一审解题前要审(这是做题的前提,注意挖掘试题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已知解决未知) 二审解题过程中碰到困难时

13、要审(看看条件有没有都用上,什么条件背后隐含着个什么条件等等。) 三审解题结束时要审,防止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有几问就有几答,看看答案是否都满足题意,是否要去掉一些答案。审题这一步,不怕“慢”。 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答题时速度应快。做到这一点可从两方面入手,一、书写速度应快,不可慢吞吞的。二、书写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罗嗦重复,尽量写出得分点(关键步骤)就行了,用阅卷的行话来说,就是“踩到点”就行了。2、计算要慢,书写要快。 平时练习就要养成这种习惯,否则计算失误,后面解答就无意义了。6、 分步得分,每分必争 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人理解程度不同,有人理解得深,解决得多,有人

14、理解得浅,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中考阅卷同高考阅卷一样,采用“分步给分”的办法,即卷面上反映出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通俗的理解就是一道题,即使我们未解答出其结果,只解答到了中途,也可以得到一些分,甚至只要你写出了一条解答此道题所用的公式、化学反应方程式都可以得到一点分。针对“分步给分”的评分办法,我们的策略就是“分步得分”。 这“分步得分”分两种情况 1、对于会做的题目。对会做的题目要解决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对而不全就是解题的思路是正确的,最终的结论也是正确的,但答题过程中遗漏了重要步骤,即通常说的“跳步”。由于评分采用分步给分的办法,那么你跳过的那一段就不得分了,因此,我们的答题过程

15、应规范,重要步骤不可遗漏,这就是分步得分。 2、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大题分几小题的,一种是一大题只有一问的。对于前者,我们的策略是“跳步解答”,第一小题答不出来,就把第一小题作为已知条件,用来解答第二小题,只要答得对,第二小题照样得分。对于后者,我们的策略是“缺步解题”,能演算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不强求结论。例如化学计算题,不会列方程,我光写出解这道题所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可得一两分,几何证明题,光作对一条辅助线,也会得点儿分,这叫“一个果子吃不到,咬它一口也是好”。另外,还有一种“革命的投机”法。总的来说,我们反对投机取巧,更反对干违纪投机的蠢事,但“合理的投机”“革命的投机”还是可以的。例如,欲求证y=2ax+bx+c,前两步会证,但第三步不会证,就“投机”一下,直接写结论“所以y=2ax+bx+c”,这样不仅第一、第二步得分,而且结论步也得分,甚至阅卷者粗枝大叶的话会得全分。 7、 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答题过程中,尽量立足于一次成功,不出差错。因此,做第一遍时不求快,只求对,在细心的基础上求快。但百密不免一疏,根据以往学生的考试情况,各门考试时间还是充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