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33307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pg中考古詩詞賞析(方法、技巧、題型)一 古詩分類分類1:按表達方式分類寫景:春夏秋冬抒情:思鄉、親情、友情、愛情、傷時、懷古、愛國之情敘事:人、事說理:人生 治國 抱負 理想分類2:按內容題材分類田園詩:熱愛、嚮往悠閒平靜自由生 活,表達恬淡閒適心情。寫景詩:描繪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達對自然美景熱愛讚美之情。送別詩:依依不捨留戀;對友人思念;勸勉安慰豁達;坦陳心志告白。邊塞詩: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決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悲憤;久居邊關思念親人憂傷、孤獨行旅詩:遊子漂泊在外(久戍邊關、久宦在外)孤獨寂寞和對家鄉、親人思念。 詠物詩: 借某物特點來表達自己人格品性或追求。懷古詩:悲歎懷才不

2、遇感慨;抒發昔盛今衰憤慨;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疾苦。閨怨詩:對丈夫思念,離別孤獨寂寞之感;對自由幸福生活嚮往。 二、詩歌欣賞基本方法1、注意作者創作風格及題注。2、注意詩歌中關鍵字及中心句。3、分析詩歌中運用修辭及表現手法。4、組織語言完成相關問題。常用句式: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出了(意象)(某個)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種)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種)作用。1、讀題目 因為有詩歌題目對詩歌內容有著重要提示作用,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在獄詠蟬、杜甫春夜喜雨、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朱熹觀書有感等。2、知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

3、者主要創作風格詩作,例如:陶淵明樸素自然 杜甫沉鬱頓挫李白豪邁飄逸 白居易通俗易懂王維詩畫一體 王昌齡雄建高昂高適悲壯蒼涼 李商隱朦朧隱晦岑參雄渾奇拔 韋應物清新典雅韓愈奇特新穎 李賀憂鬱激憤元稹豔麗淺近 劉禹錫清峻明朗李商隱清麗俊逸 杜牧含蓄綽約李煜傷感細膩 歐陽修清麗明媚範仲淹蒼涼悲壯 晏殊明朗疏淡蘇軾曠達豪邁 柳永纏綿悱惻,黃庭堅自然流暢 秦觀情真意切李清照婉約淒切 陸遊雄渾奔放辛棄疾氣勢雄壯3、看注釋 有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詩歌思想內容;有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詩歌用典或意境。有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詩歌寫作風格。所以,同學們答題時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4、尋詩眼 所謂“詩眼”,

4、是指一首或一句詩中最精練最傳神,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詞語,它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如陸遊書憤中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其中“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許塞上長城、滿腔報國熱忱卻一直到老仍報國無門深重悵惘與悲憤,準確深刻地點明本詩主旨抒寫悲憤之情;又如宋祁木蘭花中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運用擬人手法,將春杏怒放,生機勃勃之景生動形象、極具情趣地展現在我們眼前。5、主旨句 即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句子,一般是議論性或抒情性句子。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一片冰心在玉壺”,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蘇軾題西林壁中“不識

5、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詩中都具有畫龍點睛作用,都可以說是詩中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詩歌中心內容。 6、品意象( 1)自然景觀類月思鄉思親,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夕陽、落日淒涼失落、憂鬱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運無常感傷與哀愁煙霧、寒霜哀怨、惆悵、淒苦等情思春風、東風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西風惆悵哀傷、遊子思歸(2)植物類楊柳離別難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無常感歎與哀愁梅、蘭、竹、菊、松高潔堅貞之志梧桐、芭蕉光陰易逝、身世磨難惆悵哀愁蓮愛象徵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紅豆愛情或相思(3)動物類鴉、猿、杜鵑淒苦哀傷之情 青鳥信使魚

6、快樂自由 孤雁孤獨、思鄉鴻鵠、雄鷹理想追求 蟬悲涼、高潔(4)其他羌笛淒切(征人思鄉) 7、賞技巧文學作品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內容: 、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動靜結合、化靜為動、虛實結合、點面結合、 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照應,對比,抑揚變化,烘托 渲染,象徵聯想,借古諷今,化無形為有形等。 巧用修辭 答題句式:這句詩運用( )修辭,( )寫出了某物( )特點

7、。一)、 比喻除使詩歌所描繪意象更加形象生動外,還可體現出意象情態特徵。如: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月亮形狀並體現出了它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明潔。 二)、隱語(諧音)、雙關 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情感,往往採用隱語、雙關修辭手法,如: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析:“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

8、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含蓄,給女方獲得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表現手法之象徵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品德節操。如:以“梅”象徵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徵高潔、傲霜鬥雪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以“蘭芷”象徵名貴、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徵富麗等等。表現手法之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象徵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一種藝術手法。托物言志詩,又叫寫物詩。如: 墨 梅 (王冕 )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析:此詩運用了托物言志手法,抒發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堅貞、純

9、潔操守。 表現手法之側面烘托 詩人在寫景時,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側面景物入手,以對側面景物描寫來達到反映主題效果,即是側面烘托。如: 烏衣巷 (劉禹錫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析:本詩通過烏衣巷周圍景物雜草叢生,野花點點,夕陽斜照,舊時燕飛入普通百姓家寫出了烏衣巷已不是昔日烏衣巷了,今日烏衣巷一片荒涼,昔時豪門世族已不復存在,形象地描述了昔盛今衰滄桑之變。 表現手法之動靜結合如王維鹿柴以“人語響”襯“空山”之靜;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蓮動”來襯“空山”之靜,抒發一種閒情逸致。 蘭溪棹歌 ( 戴叔倫 )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10、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蘭溪棹歌採用了靜景(前兩句)動景(後兩句)結合方法,將山水明麗動人,月色清爽皎潔,漁民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澈秀麗畫卷中。 表現手法之渲染烘托塑造意境,渲染氛圍,抒發情感 古今詩歌中,先寫景後敘事抒情或全篇寫景詩作很多,詩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氣氛渲染得濃濃,為下文抒情作鋪墊或融情入景中。根據景物性質可分為喜景和哀景。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喜怒哀樂,做到情景交融。如: 登 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

11、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析:詩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出怒號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湧流,一片深秋淒清之色。渲染了濃濃愁意,為下文四句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關注,對淪落他鄉不勝感傷。 樂景襯哀情 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如: 絕 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本詩作於廣德二年(764),當時詩人客寓成都,很想回家,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後兩句歎息。但詩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幅濃麗春日畫面,極言春光絢麗。如此美景,為何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

12、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表現手法之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情思。如: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析:一二句實寫景,描寫內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季節到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夜景裏,不知哪座戍樓裏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梅花落曲調啊!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吹不是笛聲而是落梅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濃濃思鄉情。 表現手法之對比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裏,不及人間自在啼。 析: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畫眉)與後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畫眉)構成對比,結構明晰。表達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象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嚮往。 表現手法之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結尾表達自己心志或情懷。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實現理想豁達。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