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11348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近代史政治【一】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一、君主立宪制1、过程: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为解决税收问题)1649处死查理一世,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克伦威尔独裁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君主专制1688“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结束王权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确立统治标志 =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689权利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701王位继承法1721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最终确立1832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与选举权两对矛盾: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国王的矛盾,前者要求限制国王权利;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涉及宗教的政治改革),国

2、王一般信奉天主教,而贵族一般信奉新教,宗教之争激烈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反复性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光荣革命”的革命性实质:国家权利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2、权利法案内容:限制王权(立法、财政、司法、军权 “你是才君”),议会主权3、何谓君主立宪制:由终身、世袭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君主制); 君主权力由宪法赋予,并受到宪法和议会监督(立宪制);易错点:权利法案不是宪法 并不是君主立宪制一确立,英国国王就没权了,直到内阁制形成前,国王还是有相当大行政权(1689C - 1721C国王都直接领导内阁,

3、任命大臣);二、责任内阁制1、形成:1721年,沃波尔就任财政大臣,责任制内阁形成。 2、何谓责任内阁制: (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建,国家元首形式上任命;(2)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集体责任;(3)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由内阁承担;(4)议会如果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内阁或者集体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选出的新议会对内阁仍不信任时,内阁必须辞职;(5)内阁阁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如不是议会议员则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补选为议员。(6)国王真正“统而不治”2.英国议会和内阁易错点区分:(1)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行政机构;(2)议会老大是议长,

4、内阁老大是首相;(3)议会议员是老百姓投票选出来;内阁是由议会中多数党主持组建,不需再要选民投票;(4)英国议会相当于中国的人大,英国内阁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三、议会改革(1832年选举制改革)1.背景:工业革命(1760C - C1840 C)基本完成2.内容:取消“衰败选区”议会代表名额,将其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降低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复习与提升(不用抄)1.英国近代民主政制的作用对本国经济政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政治民主化对别国制度建设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对工业革命的发生起促进作用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

5、主张,使政治斗争有序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作用3、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其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4、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影响2.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中国内阁权限(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强化专制走向衰落,阻碍社会发展【二】美国1787年宪法与总统共和制一、美国历史1.1620年,第一批欧洲人坐“五月花”号到北美,认为是美国历史开端2.1775年,北美反英独立战争

6、开始(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索,莱克星顿的枪声开始标志);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诞生;4.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北美实行邦联制;5.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通过6.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二、1787年宪法1. 制订背景:独立后的美国邦联(邦联政府只能讨要税款,不能征税),地方权力过大(权利地域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国家松散,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1787 费城 制宪会议 麦迪逊 “美国宪法之父”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2. 原则与制度:联邦制原则 :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妥协性)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分权制衡(三权分立)总统共和制,人民民主原则

7、(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总统、国会议员都选举产生(限制政府权利,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易错点: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制3.评价先进性: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最重要政治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保护了民主,防止了决策失误和贪污腐败 (3)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妥协性)、大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不彻底,南北战争),为美国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以后其他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性: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但后来通过修宪解决

8、了这些问题)三、政治制度1.联邦制(地方):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等权力; 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但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和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人民; 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州法律; 各州自主选举产生本州议会、政府首长,联邦政府不得干涉; 联邦与各州并非中央-地方或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 联邦议会(国会)必有一院(参议院)由各州选派代表组成体现本州意志;2.总统共和制: 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3.三权分立(中央): 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

9、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执掌; 三者独立平等,相互牵制制约四、政党制度1.联邦政府成立后,出现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前者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后者主张扩大州权;2.1816联邦党解体3.18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4.1850年代,自由党分裂,部分加入民主党,部分与北方部分民主党联合创建共和党(1854),5.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6.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思维拓展(不用抄)完整理解美国“分权与制衡”很多同学会把“分权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其实,美国的“分权制衡”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外,还包括其他(从数学上来说,“分权”除了“三权分立

10、”外,还可以“二权分立”、“四权分立”、“五权分立”),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分权制衡”的完全涵义:(1)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2)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与制衡(3)联邦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4)军队国家化(军队中立):军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或个人,只属于国家,如果你不再是总统也就不再是三军统帅;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争议中必须保持中立沉默,如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争,你不能跳出来说“我坚决拥护共和党XXX的领导”。(5)文官集团与军队的分权与制衡:如果你是四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想做国务院的国务卿,那你就得先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军队里的所有职务;(6)政党与政党的制衡:真正能防止贪污

11、腐败、贿选集权的只能是另一个政党(两党轮流执政,不是交替)(7)媒体独立的分权制衡:美国媒体是独立的,社长主编不是行政任命,刊发播放内容不用事前审查,即便有问题也只接受司法诉讼,不会被行政首长停刊。(8)司法独立从“邦联”到“联邦”实际是从松散的国家联合体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转变,联邦制意义是加强中央集权【三】法国人权宣言和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一、过程1783.5法国三级会议召开1789.7.14 / 1689权利法案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804 - 1815拿破仑第一共帝国;兵败滑铁卢1848 - 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 - 1870路易波拿巴

12、,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 - 19401870普法战争,1871巴黎公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确立)1789 法国大革命 1790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70 普法战争,第三帝国建立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 法国大革命原因:1.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 政治:君主专制三级制激化社会矛盾3. 思想:启蒙思想(1600-1700)传播4. 国际:英资产阶级革命、美独立战争的影响5. 导火线: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同英国)三、第三共和国宪法(1)通过:1875 国民议会 一票优势 (共和派、君主派)(2)政体:半总统共和制

13、(议会控制总统)(3)评价:打击保皇派势力,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内容与美国不同处: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推断出议会权力大),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权力较小); 总统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四】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建立一、背景1.封建割据四分五裂阻碍德国发展(为什么要统一)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什么要立宪)3.普鲁士等邦国的推动二、过程1.俾斯麦“铁血政策”(以结束长期政治分裂为目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丹麦、普奥、普

14、法)战争统一德国(完全消除政治上众多小邦的封建割据)2.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三、评价1.促进德国发展,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外战争)残余,留下后患。易错点:德国宰相/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主宰议会权力,君权仍重德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世爵组成,不是民选,又叫有实权的上议院) + 帝国议会(秘密选举是好的,作用很小,其法案由联邦议会批准后生效,没有女性,公开直接选举)权力大于帝国议会。思维提升1.德国的政体具体来说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2.后续发展: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战败,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因为宪法在魏玛这个地方制订,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建立纳粹专政,共和制名存实亡;二战后德国分裂;1990年重新统一,今天的德国实行议会共和制;3.容克:德语 Junker 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 16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4.“历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