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08558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不锈钢焊接发黑主要原因是:焊缝表面氧化及周边材料高温氧化。 造成不锈钢发黑的原因主要是:1、焊前板材等焊件未清理;2、氩气保护不足; 3、长时间焊接;4、电流过大;5、焊接钨针与焊件距离保持不当;6、钨针选择不当;7、熔池温高,焊接完成后没有继续保护;8、不锈钢焊件焊接背面保护不到位(背面发黑)。 具体分析:1、焊前未清理,不锈钢焊件上有油等杂质,造成焊接发黑。应对:焊件焊接部位焊前认真清理。2、氩气保护不足,原因有:1、保护气体不纯,气体含氧及水分。应对:保证氩气质量。3、保护气体输送管路有破损,有其他气体混入,造成焊接时氧化。应对:检查是否漏气,堵住焊枪瓷嘴,按下焊枪供气开关,(小心电击

2、)。稍等,以检查有否压力。可从氩气瓶上加装的压力表及压力气柱上观察。4、氩气供应不足。应对:观察压力表及压力气柱流量,气压不足时,更换氩气瓶。5、对于焊接时氩气流量,送气、停气时机的把握,焊接开关时间上的把握,焊接电流大小调节,焊接时钨针与焊件的距离,钨针的选择,焊点熔池温度的高低,焊丝与焊件的匹配等焊接工艺参数的掌握及焊工手法与焊接工艺水平有直接关系。对于氩弧焊焊接要求:1、提前送气:焊前,先送气然后对焊件进行焊接。以保证氩气对焊接部位的保护,防止氧化。2、滞后送气:焊接收枪以后,枪口不要离开焊件焊接部位,继续送气,以保证焊件焊缝及周边部位不被高温氧化。3、焊枪开关的控制:对于不锈钢,特别是

3、薄板,在焊接时不可大电流长时间连续焊接,要多用点焊。电流过大,焊接速度过慢都会引起焊缝发黑。所以焊接时要根据板材厚度选电流,根据电流选钨针,根据钨针选瓷嘴,根据瓷嘴选气量。焊接速度要快,手法要准。4、手法:钨针针尖与焊件的距离,钨针挨上焊件,焊缝发黑;钨针距离焊件太远,焊缝也发黑。其主要原因是保证焊接时焊接燃弧的稳定性及强度。5、钨针的选择:钨针尽量要选用带有黄色及白色标示的钨针,钨针质量要可靠;钨针在使用中要保持其尖锐,其原因是:钨针钝了,电流得不到集中,在焊接时电弧的稳定性不易保持,易发散。6、焊点熔池温度的控制:与焊工手法及走枪速度有关。熔池温度满足焊件熔接与电流大小息息相关,而在保证冷

4、却前不氧化则与走枪速度有关,边焊边冷却,走枪速度要保证氩气对前熔池的保护,不会被高温氧化。 7、要依据焊件材质选择焊丝材质,以保证材质上的统一性,避免材质差异而焊接发黑。 6、对于焊件焊点及周边部位背面的保护:可在焊件背面通氩气保护或涂保护剂。 7、焊工焊接技艺及其领悟和改进能力:理解电焊原理,明白其相互联系,在实践中总结、改善、提高及改进。比如:钨针出瓷嘴的长度;钨针离焊件的距离,不同厚度焊件所需的电流,不同电流所需的氩气流量等。 改进举例说明:焊枪内部钨针上饶铜丝,其作用是,在瓷嘴出气口使氩气形成紊流,加大气体的保护宽度,从而保证在走枪过快时对前焊点的保护及对焊点周边的不氧化保护。 在焊接

5、工艺好的情况下,焊缝呈金黄色乃至白色。但若出现焊缝发黑,则需要处理。对不锈钢焊件焊缝发黑的处理:最常用的有:一、羊毛刷+抛光蜡:对焊缝进行打磨。焊缝及其周边呈不锈钢光泽 ,最适合镜面箱体; 二、 酸洗钝化膏:在焊缝及其周边涂抹酸洗钝化膏,数分钟后,以清水彻底清洗。焊缝及其周边恢复不锈钢色泽。注:1、对不锈钢焊缝发黑处理必须在焊件冷却后进行。 2、若涂抹酸洗钝化膏除黑,在不锈钢材质标号不高的情况下必须认真彻底清洗,避免过腐蚀及形成色差。 3、焊缝除黑在焊缝焊渣清除之后进行。 现我厂可行的方案最好是进行除黑,并在同时进行氩弧焊焊接工艺的提高。这样可以减少箱体生产过多工艺步骤。立柱可以直接 焊接在箱体上,免除立柱打孔,箱体螺丝焊接,螺丝固定立柱等工序,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同时增强箱体强度。 对于箱体45度边框对角下料,有专用模具可以购买,这样可使生产快速方便,产品美观。 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