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08541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求甚解-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求甚解-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求甚解-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求甚解-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求甚解-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求甚解-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么多年的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对于“不求甚解”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板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 :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而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含贬义的。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邨”(cu

2、n)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三篇议论文,知道议论文是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驳论文,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驳论文的阅读应该注意: 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 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划出各段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1.根据“导学案”要求,明确各

3、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2、问题探究:(1)文章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2)作者如何结合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来阐述 “不求甚解”的含义?明确:A、“

4、不求甚解”出处B、全面分析陶读书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C、“不求甚解”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普列汗诺夫,诸葛亮(一正一反,一中一外)(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三、总结全文,把握结构层次(板书):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举例证结上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甚

5、解也是和阅历有关系的,同样的一部红楼梦,却有不同的说法,无产阶级领导人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描写了很精细的历史、有丰富的社会史料;著名诗人,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俞平伯,我们应该学过他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认为红楼梦不过是个人身世性格的反映;著名的红学家李希凡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史;我们的学生呢?认为红楼梦讲述的是一部爱情史,我们只是会意,只是不求甚解。四、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新解 “班门弄斧”辩 “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

6、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五、课文小结:“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六、布置作业:练习册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