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07525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2012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区域发展复习题1、生态承载力即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维持与调节的能力极限、最大的容载量,一旦超出即系统失去平衡能力、以致摧残或毁灭。(网络答案:即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2、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策略进口替代战略:它强调通过本国制造来替代外国进口,以保护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目标。出口替代战略:这一战略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同时出口,以取代传统初级产品出口。3、前向效应、后向效应一个产业的出现可能给其他产业产生不同效应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把这种产业间关联分成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两类。前向效应是指一种产业出

2、现后,其产品可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供应者,促使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后向效应是指一种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相关产业的产品需求,刺激原料产业的萌生和发展。4、系统分析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系统分析法的三个基本环节:系统问题的形成、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5、土地复垦率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6、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我国综合实力最

3、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7、长三角的差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8、区域之间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从本质上看经济发展是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而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简单的办法是对不同区域之间禀赋差异的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之相互流动、逐步优化。有关区域之间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派A. Smith 的绝对利益说和D.

4、 Ricordo的比较利益说;现代经济学派Wieksell-Ohlin的资源禀赋说、R. Lindahl 的偏好相似说。9、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间的空间扩散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早期研究集中在如何确定扩散影响的空间可达性方面。1931年美国人赖利(W.J.Keilly)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即两个城市之间零售市场区的最佳划分与两城市人口规模成正比,与其空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典型计算公式为1969年科尔与金所提出:p=b/d(即i点城镇人口与至中心城距离之比的总和)作为人口潜力或者市场潜力。在经济潜力应用方面借用物理学概念,将经济活动扩散范围称为经济作用的“力场”,扩散影响力的大小称为“场强”

5、。经济发达、城市愈大“场强”强、 “力场”空间也大。10、新型工业化战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共享工业化成果。11、(五)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答:“长三角”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中,沿长江下游冲击扇形成的区域,主要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台州等15个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都市圈范围之内的区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等7市将被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新的规划在布局上强调“一核六带”,一核就是强化上海这个核心的地位。纲要的内容

6、包含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长江沿线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沿杭州湾县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

7、值的制造加工业和重化工业。这一发展带的目标是建成功能协调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带和城镇聚集带,以带动长三角南翼发展。 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是什么?国家在四大板块的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战略?答:(1)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提出的“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

8、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 东部板块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组成;东部沿海经济区由上海、江苏、浙江组成;南部沿海经济区由福建、广东、海南组成。 中部板块划分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组成;长江中游经济区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组成。 西部板块划分为大西南、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组成;大西北经济区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组成。 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由黑龙江、吉林、辽宁组成。(2)国家在四大板块的发展中采取了

9、: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13、试述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1)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一)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分析评价;(二)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现代化基础的分析评价;(三)对区域农业发展进行发展预测与关联分析;(四)依据上述分析,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战略定位、总体目标、详细指标、产业结构、空间布置;(五)对主要产业部门进行专项规划;(六)对功能分区、农业用地、水利与水工、农田林网与景观、道路与交通组织、农业供电、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市埸建设、基地建设等进行详规;(七)提出重要建设项目方案;(八)提出实施意见与相

10、应对策措施。 (2)区域农业规划的主要意义是:通过编制农业发展规划, 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 可避免盲目性,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14、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你对这些要求的理解。“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11、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

12、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

13、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

14、入。(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

15、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15、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是什么?答: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发展的思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6、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