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高考复习资料(一):中 国 古 代 史 高 考 真 题(三)

xins****200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50KB
约10页
文档ID:98206440
【历史】高考复习资料(一):中 国 古 代 史 高 考 真 题(三)_第1页
1/10

高考复习资料(三):中 国 古 代 史 高 考 真 题(三)1. (2006 北京文综卷)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2. (2006 天津文综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3.(2007 江苏历史卷)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4. (2007 四川文综卷)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5.(2007 重庆文综卷)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 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C.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D.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6. (2008 北京文综卷).观察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存建筑主体建于清末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2007 重庆文综卷)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今新疆地区 B.契丹族仿照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8. (2007 山东文综卷)服饰是-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一统河山巾 四方平定巾 六合一统帽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9.(2008 上海历史卷)下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10.(2006 北京文综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w.w.w.k.s.5.u.c.o.m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11. (2006 天津文综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w.w.w.k.s.5.u.c.o.m12. (2008 北京文综卷)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3. (2006 天津文综卷)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14.(2007 天津文综卷)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 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 ③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06 江苏历史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

读图5,完成16、17题 16.(2007 北京文综卷)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17.(2007 北京文综卷)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18.(2006 江苏历史卷)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19.(2006 广东历史卷)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20.(2006 广东历史卷)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D.两税法21.(2006 广东历史卷)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D.引进玉米和甘薯22.(2006 广东历史卷)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 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 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 军机处的设立 ④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3. (2006 四川文综卷)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24 (2006 四川文综卷)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 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都司 ④都指挥使司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5.(2007 江苏历史卷)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 (2006 四川文综卷)多种材料的辨析与运用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图4材料与四川历史具有直接关联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2006 四川文综卷) 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C. 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 28. (2006 四川文综卷)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29. (2006 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13分)30、(2006 广东历史卷)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14分)(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2)编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1.(2008 上海历史卷)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8分)(1)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32.(2006 全国文综卷I)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2分)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 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