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8206116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1 酝酿中的变革课件3 人民版选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酝酿中的变革,(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的政治主张行动并分析其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学习目标,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国际局势: 2、民族危机: 3、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 5、思想基础:,一分钟背诵,小组加分5分,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一、大势所趋,问: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英国议会改革 1832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起,德国统一 1

2、871年,意大利统一 1870年,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问: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思考: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 表格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表格现象的影响什么?,影响: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小组加分:6分,学习思考(教材P121)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人逐渐觉醒,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3、进入高潮,也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小组加分:4分,二、新思想的演进,华夏,狄,夷,戎,蛮,禽兽,禽兽,禽兽,禽兽,“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中国古代华夷观,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回忆必修三,回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小组加分:3分,1 2 3 4 5 6 7

4、8 9 10 11 12,图说新思想,陈独秀,黄 兴,梁启超,李鸿章,魏 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 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 ) 地主阶级洋务派( ) 早期维新派 ( ) 资产阶级维新派(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资产阶级激进派( ),对号入座,5、7,4、6,9、11,3、12,2、10,1、8,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相符的有( )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

5、弱 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B. C. D. ,C,小组加分:2分,4学习思考(教材P122)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提示: 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洋务运动后期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末,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小组加分:2分,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翻译天演论,否定封建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抨击封建专制,伸民

6、权、设议院、变法图存,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西方进化论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武器,主权在民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练一练,小组讨论:,1、当时康有为为什么要“托古改制”? 2、“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康有为个人什么品质?,原因:历史: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 现实:民族危机加深。 策略: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资本主义发展

7、不充分,力量薄弱。,反映:敢于变法的挑战精神。 暴露了他在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17,1.对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显示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艺术,也有人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政治软弱性的表现。你同意哪种观点?试阐述理由。,答案: (1)高超的政治艺术说。当时整个社会因循守旧,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并且根深蒂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的旗号为号召,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比直接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因而显示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艺术。 (2)政治软弱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点,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

8、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5分),联系,区别,三、士人干政,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途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著书立说,上书,1895年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组织团体,1895年强学会,1898年保国会,设立学堂,创办时务学堂,创办报刊,康有为等创办中外纪闻,严复创办国闻报,讲学,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宣传变法理论,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势力的论战,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保国会,时务学堂,时务报,强学会,强学报,万木草堂,面对当时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行动体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