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8205349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__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史整合(六),中华文明的再造 清末、民国前期(18941928年),目 录 contents,1,2,3,4,高考考什么 聚焦“三层面”(政治、经济、文化),史况怎么样 解构“一图文”,高考怎么考 发掘“四个度”(宽度、深度、角度、长度),高考达标检测,01,史况怎么样解构“一图文”,图定史实,文解特征,思想文化,经济,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下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迎来“黄金时期”。社会

2、生活也在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进一步文明化。随后,一战结束,西方列强卷土重来,资本主义发展陷入萧条。,甲午中日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觉醒与探索成为主旋律。 列强侵华加剧导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分别提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 和的政治方案,开始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袁世凯死后,北 洋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02,高考考什么聚焦“三层面” (政治、经济、文化),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立宪运动,隐性时空,抢夺路权矿权,争做中国债主,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

3、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这也成为帝国主义抢夺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还”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美国因美西战争错过了瓜分中国的机会,美西战争后,美国立即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划分“势力范围”,列强利用马关条约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又开始在中国大

4、规模投资建厂。外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争相 开厂,康、梁 的准备,思想基础,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危机,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军事上,文教上,经济上,政治上,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5、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军事上,政治上,裁汰旧的兵制,在各省编练新军,创办军事学堂;中央设练兵处,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改革官制,裁减冗员;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改大清律例为大清新刑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后,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帷幕,教育上,经济上,设立学部,令各省广设新学堂;选派留学生,留学生归国一律赏给举人、进士出身;更重要的是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设立了商部,颁布商律

6、,试办户部银行;在各省设立商会。这些标志着“推动实业发展”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恤工惠商”、张謇、“实业救国”,隐性时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托古改制、三民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隐性时空,复兴,低迷,源起,嘉道以降、鸦片战争前。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包世臣等传统士大夫,清文化高压和乾嘉学派诱导,士人埋首考据、训诂,明清之际,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等,终结,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及实践,标志着经世思潮衰落。1905年科举制结束,传统士大夫逐渐消失,新型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知识阶层主流,经世思潮终结,19世纪4060年代,代表人物林

7、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冯桂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19世纪末,代表人物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普遍性,广泛性,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 们的眼界,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这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各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基本上以反侵略为主、反封建为辅;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反帝反封建成为历史的

8、两大主题,阶段性,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相继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继承性,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对东西方认识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层次性,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国民革命,隐性时空,显性时空,张、段、冯的短暂联合,北伐战争,奉系:张作霖,1924.101928.12,中国共产党成立、两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直系:冯国璋、曹锟,1920.71924.10,护法运动、五四运动、直皖战争,皖系:段祺瑞,1916.61920.7,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袁世凯,1912.41916.6,外交上,经济上,政

9、治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 生活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思想上,群众基础,国际环境,思想基础,阶级基础,民国

10、初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普通民众第一次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群众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新的环境,以俄为师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志士的一种选择,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思想条件,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阶级基础,军事,群众运动,组织,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

11、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战”期间、“黄金时代”、“短暂春天”、提倡国货运动,隐性时空,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传播、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新三民主义,隐性时空,初步实践,大幕拉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但

12、这次革命不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群众没有真正觉醒,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理想未能实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传播西方民主思想为主的思想启蒙运动拉开序幕,严复和梁启超等一批先进人物积极传播西方文化思想,特别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四运动后,新思潮再次向社会改造的政治化倾向转变,预示了近代中国启蒙与革命相互转化的历史趋势,至此,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高潮落幕,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再次实践,五四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最大的缺陷思想启 蒙,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反对封建特权, 要求政治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 学,提倡

13、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延续,再次启蒙,评价,主张,背景,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但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提出“科学万能论”“西方中心论”已经破产,中国不能再一味恋慕和学习西方,而是应从价值上回归自身传统、重建中华文明,并为苦闷的欧洲人提供文明方向上的指引,一战集中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一战后列强侵犯中国权益,残酷的现实逼迫中国人做出反思,03,高考怎么考发掘“四个度” (宽度、深度、角度、长度),解选择题,要合“题”又合“理”,渗透 家国情怀,关注 学术热点,强调 历史思考,通过考查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

14、弘扬民族主义精神。,当前史学界关于天演论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影响的探讨。,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煞费苦心”的原因。,设问 引导,事件 限定,人物 限定,时空 限定,根本目的:维护旧有统治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关系。,奏定学堂章程,即推行“学堂”这一新型学校 教育制度,以国家律令的方式推行新式学堂教育。,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20世纪初,介于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之间。,以史为鉴,历史本质,历史现象,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关键。,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变革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维新志士“废八股取士”的举措受

15、到举人的反对。,侧重核心素养,思维含量提升,命题材料传统,通过探究新学伪经考的焚毁原因,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强调新学伪经考与维新变法的内在联系。,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没有障碍,仍是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以史为鉴,视角独特,新瓶老酒,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明确抢占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缺乏近代外交理念,舆论先败。,新瓶:全新的历史情境,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老酒: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独特的 命题视角,丰富的 历史信息,以“诗界革命”这一文学体裁的变革切入考查维新派对维新变法理论的宣传。,时间信息(甲午战后)、人物信息(梁启超)、事件信息(诗界革命)。,强调 唯物史观,立足 时空观念,转换 考查角度,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的关系。,以1904年各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为命题载体。,从近代学生到日本留学的全新视角认识西学东渐。,素养 立意明显,渗透 学科思维,命题 材料全新,产品的畅销说明广告的成功,广告的成功说明广告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凸显了素养立意。,通过广告内容反映近代中国思想的进步。,以1913年申报中的广告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