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03162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备课计划教材人教版第五册课时总数13单元课题思想方法教材分析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通过挖木匣,记叙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看问题要全面。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学情分析本单元课文以童话和寓言故事为主,是学生们喜欢的文学样式,接受度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

2、理。(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单 及元 突重 破难 措点 施(1)、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2)、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3)、仿照课文形式,进行童话创作。课时安排25、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26、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27、陶罐和铁罐 2课时 28、狮子和鹿 2课时语文园地七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 单元检测 1课时单元检测(测题附后)检测时间 2012 年 12 月 17 日检测反馈改进措施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错,有些同学不大注意自己的卷面和书写,以后在午写的时候少布置任务,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25. 矛和盾的集合主备人 宋宝丽【学习目标】、认识“矛、盾”等个生字。会

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 、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二、故事引入,揭示课题、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

4、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蹚目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再由小老师领读课本后面的词语表。、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

5、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座交流、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以上两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五、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

6、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有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师出示课文的结尾。齐读这段话。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如吸尘器是把拖把拖地的功能和扫帚可以扫垃圾的功能合二为一的。、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四、指导写字、出示要求会写的个字。重点指导年左右结构的字

7、:持般攻炮坦战神重点讲解“盾”、“矛”、“兵”。、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多媒体演示这个字的布局。、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及时表扬写字认真的同学。五、实践活动:.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盾 自卫 合二为一 坦克 矛 进攻【教学反思】复习导入时,我有目的地将“矛、盾、坦克”这3组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听写,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又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了铺垫。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

8、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个可爱的男孩科里亚,走进他的故事。他有一个木匣,里面有什么秘密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字音

9、,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2一边读一边再次思考预习时不懂的问题,看能否在这次读书时联系上下文读明白。检查交流:1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2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说清楚,说通顺,相机板书:埋木匣、挖木匣)3课文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相机板书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当时解决,比如:写作背景,可以把苏联的卫国战争进行简单介绍。还有一些联系上下文能够解决的词语,简单的问题等。预设的问题有:科里亚怎么挖木匣的?第一次挖和第二次挖之间他是怎么思考的?从这个故事中科里亚懂得了怎样的道理,你呢?三、品读感悟,

10、明白道理(一)略学“埋木匣”(课文第-3自然段)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师引导理解:科里亚穿上冰鞋可以做什么?小斧头,小手锯可以用来做什么?其他小玩意儿可能还有什么?对于五岁的科里亚来说,这些好玩东西是什么?(宝贝)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师引导理解:哪些词语写出了科里亚的动作?你模仿着来做一做,说说透过科里亚的动作,五岁的科里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细读“挖木匣”(814自然段)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走他乡,苏联人民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赶走了德国法西

11、斯的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科利亚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这时他几岁了?和五岁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默读4-12自然段,用笔划出科里亚两次挖木匣的句子。1、科里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2、科里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1再仔细读一读,看科里亚的两次挖木匣有什么不同?(结合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次科里亚走了十步,第二次走了五步;第一次是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他又朝左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第二次是挖了不多一会儿就找到了木匣子。)2.科里亚第二

12、次准确地找到了埋木匣的地点,挖出了木匣,他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9-11自然段,看你能读懂吗?如果你读懂了科里亚的想法 ,请你举起手,老师要采访你:科里亚,当你左挖右挖就是挖不到小木匣的时候,你心里感到?疑惑、失望。当小伙伴认为你的木匣被敌人挖走的时候,你为什么肯定你的小木匣没被敌人挖走?自己家的大箱子都没有挖走,还会挖走自己的小木匣吗?科里亚,你为什么要量五步挖木匣,而不是十步呢?3.放开声音读8-12自然段,想像科里亚的动作,语言,神态,把他心情的变化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好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出时的纳闷,想出原因时的喜悦。(三)感悟道理(13自然段)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感悟科里亚从这件事情中懂得的道

13、理。(抓住不光还,还有反问句来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把课文最后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而不改变课文本来的意思。(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作业。 仍然 果然 昨天天气预报有雨,今天( )下起雨来。 昨天他感冒了,今天( )坚持来帮王奶奶做家务。二、理清脉络,练习复述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喜欢科里亚吗?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和朋友听吗?你觉得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得讲的怎么样?那么要达到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啊,我们就得弄清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记住大致内容才能把故事讲得完整。然后呢,再仔细看作者怎么写的,才能讲得清楚,讲得生动。当然,讲故事不是背诵课

14、文,不需要原话照说,但你得把课文的内容说清楚说生动,让人家才能听懂,才愿意听你讲,是不是?好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每个自然段大致讲了什么?自己练习复述课文。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清楚,说生动。三、拓展练笔“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是科里亚挖完木匣以后的感受,那么你呢?请你回忆五岁的你和现在的你相比,你有哪些变化?你的什么步子在逐渐变大?先自己说一说,再同位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写下来四、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教学完本课,我突然发现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与课文的主旨并无大的联系,因为课文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科利亚是个聪明、善于思考、做事细心的孩子,明白面对周围变化中的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的道理。这说明我对教材的把握还没有达到深刻的程度。我们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27陶罐和铁罐主备人:魏玉龙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