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02161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课程标准】1、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课标分解】内容结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知读图1.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地球的大小描述读图1.2利用数据记住表述地球大小的数据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观察归纳利用地球仪、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明确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和经度、纬度的划分

2、规律经纬网判读利用地球仪、示意图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地点的经纬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在小学有所了解,但对于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不了解。对地球仪不陌生,对经纬线比较陌生,学习难度较大,运用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教学重点】(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2)经纬网定位【课前准备】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新课讲解,研讨展示(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学生提出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

4、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总结: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拓展: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例子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承转: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板书:2、地球的大小展示:p4 图1.2 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提出问题:比较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分析地球是

5、一个规则的球体吗?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总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承转:地球那么大,我们研究起来肯定不太方便,那怎么办呢?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了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并且强调地球仪是个规则的球体。提问: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展示:p5 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总结:1、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

6、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2、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拓展提升参照课本p5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课堂小结通过本节你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如何区分不同的纬线和经线?引入纬度和经度的学习板书:三、纬线和纬度展示:p6 1.6 纬线和纬度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纬度如何划分的?2)度数变化有何规律?3)如何划分低中高纬度?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认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

7、区域。)低纬中纬高纬030306060904)半球划分展示:p7 1.8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提问)a、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b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重点难点突破】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3030600909060度数向南增大是南纬北纬N南纬S1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即北大北纬(N),南大南纬(S)。如图板书:四、经线和经度展示:p7 1.9 纬线和纬度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引

8、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是什么形状?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指示什么方向?2)经度如何划分的?度数变化有何规律?3)在地球仪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4)观察图1.11说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重点难点突破】2经度的变化规律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即东大东经(E),西大西经(W)。如下图:45901351801801359045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是西经西经(W)0东经(E)3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看该地点的经度,如果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是东半球;如果经度大于20W或大于

9、160E是西半球。特别提示:不是所有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也不是所有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如下图:180 20w 0 160E 180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记住:小小为东,大大为西练习:判断半球位置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E、20N120W、30S10W、87N160E、45S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纬线经线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板书: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读图1.12,简单介绍经纬网的含义,在此图中找点如A(40N,20W),用多媒体展示举例讲解。2、读图1、13,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经纬网定位,加深学生理解。3、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查找地名。完成活动题。课堂小结概括本节主要内容。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