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02050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金华市东苑小学 周红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三单元P33-34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等内容奠定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材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法,以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然后教材先让学生估计积的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呈现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在横式计算中初步感知算理。然后教材在竖式中标出每一步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通过试一试、练

2、一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经验,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是学生的思维仍然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数学思考: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3)解决问题:能够运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借助计算器进行验算。(4)情感与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会。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情境创设,复习迁移1 出示图片,寻找信息。 1968年每小时行驶45千米 2008年每小时行驶145千米 【引导】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北京 金华南京2 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引导】如果老师从金华乘坐1968年的列车到南京用了12小时,南京到金华有多少千米? 4512=? 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后反馈校对。【小结】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引出新知,揭示课题。(1)如果老师从金华乘坐2008年的列车到北京约用了12小时,那么北京离金华大约有多少千米呢?【引导】(1)请同学们根据问题列一列算式 14512=(2)这个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3)今天我们要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设计意图:以68年和08年的火车为素材,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火车运行速度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时代的变迁,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两位数乘二位数所提问题的解答,回顾了两位数乘二位数的算理算法,为新知的导入和探究作了水到渠成的迁移。】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1、初步估算【引导】

5、估一估,14512大约是多少?【预设】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估算1:145 150 12 1014512150010=1500 估算2:12 101451214510=1450比1450多 ;估算3: 145 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 ;估得14512的积的范围大致在1450和1800之间【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重视并加强估算。这一环节教学,学生通过对估算取值范围的确定,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另者,也提高学生快速判断计算结果正误的能力。】2、 尝试计算【引导】要想知道14512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组

6、织】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预设】估计算法有:方法一: 14512 =14534 = 4354 =1740方法二: 14512 =1452+14510 =190+1450 =1740方法三: 1 4 5 1 2 2 9 01 4 51 7 4 0方法四: 1 4 5 1 2 2 9 0 1 4 5 4 3 53、明确算理【组织】板演展评【引导】(1)这些算法各是怎么想的呢?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方法一: 14512 把12拆分成34 =14534 先算1453,再算 = 4354 所得积再4 =1740方法二: 1 4 5 1 2 2 9 0 先用个位的21451

7、 4 5 用十位的1145 1 7 4 0 把乘得的积相加方法三: 14512 145乘12,先算=1452+14510 2个145,再算10个 =190+145 145,最后加起来。 =1740 方法四: 1 4 5 1 2 先用先用个位的22 9 0 145,再用十位上的“1” 1 4 5 去乘,再相加。4 3 5 (2)引导学生辩析方法四是否正确,为什么?(3)沟通方法二和方法三的联系。方法二和方法三的计算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方法二用竖式表示,方法三用横式表示,它们同属一种计算方法。(4)学生说一说乘法竖式的算理。145 12290 145 1740 1452(2个145是多少)1451

8、0(10个145是多少)290+1450(12个145是多少)重点理解:为什么145的5要与十位对齐呢?4、算法择优 【引导】看来一道题目我们可以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算法,那到底哪种是最好的呢?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下题。变化题目:14513【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做法:做法一: 14513=145314510=4351450=1885做法二: 1 4 5 1 3 4 3 51 4 51 8 8 5在讲评时,沟通二种做法之间的联系。 1 4 5 1 34 3 5 1 4 5 1 8 8 5 14513=145314510=4351450=1885 继续变化题目为:14589【引

9、导】估计这时大多数学生在计算这题时就采取竖式计算了。 145 891305 1160 12905 9个145是130580个145是116001305+11600=12905 小结随着数字的不断变大,为了计算的方便与准确,我们更多的是采取列竖式计算。【总结】请学生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跟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接着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就跟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5、检验笔算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与笔算结果进行比较。【设计意图:计算教学,

10、最省事的教法就是将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但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对计算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练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计算的方法。学生根据其固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找到其固有的计算方法(4种)。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把4种计算方法进行分类,说理,判误。沟通方法二和方法三之间的关系:道理一致,书写形式变化。至此,老师并没有简单主观地判定方法一乘法拆分法的不可取,而是在接下来的一个环节设置了14513,让学生感悟14513再把13拆分成几成几,已不可能,由此感悟到把乘法算式的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法,并不是普便适用

11、的方法。接着,老师把题目的数字改大,让学生感知随着乘数数字的增大,拆分后用乘法分配率来计算的方法也不简便。至此,学生经过了方法择优的过程,体会到了用乘法竖式计算的必要性,乘法竖式的学习就显得自然而然,源于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1、基础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为了使竖式计算方便些,我们通常在上一行写三位数,下一行写两位数。)2、综合练习运用所学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提高练习在下面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7 6 1 8 3 1 0 4、深化练习教师背对黑板,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任意写一个两位数,然后再用167乘你想好的两位数,得数再加上2500,全班

12、同学竖式计算,最后只需告诉教师得数的末尾两位数,教师就能立即猜出黑板上写的两位数。用这个神秘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动手计算,从而巩固新知,对于原因的探索,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有巩固算理、提高计算技能的常规练习,又有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还有思维含量高的竖式填空,更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趣味游戏。四个层面的练习题兼顾了不同层面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有广度、深度、情感度。】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引导】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如果是四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跟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2. 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就跟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3. 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