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95336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6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本单元围绕“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丢掉的五言绝句,旨在通本诗的学习让学生积累古诗,体会月亮所传达的思乡之情。夜色描写了“我”由胆小到不再害怕夜晚的变化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体会夜色的美丽,并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端午粽介绍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和做法,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状物描写类的文章,并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彩虹通过丰富神奇的大胆想象,表现了彩虹的美丽,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

2、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单 元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单元生字46个,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28个,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带点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则。拓展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写字能力。2.理解并运用文中相关词语,各积累“ABAC”式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在阅读课文和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5.正确朗读轻声音节的词语,了解什么叫绕口令,并能熟练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初步接触中国的传统

3、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学习兴趣。7.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8.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教 学重 点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 学难 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 学方 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课 时安 排 8.静夜思- 2课时 9.夜色- 2课时

4、 10.端午粽-2课时 11.彩虹- 2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共计-11课时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年级(册)一 年级下册课题 8.静夜思主备人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课型新授课时2授课时间学习内容 8.静夜思二次备课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重 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背诵下来。教学难 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

5、人的思乡之情。教法朗读教学法学法读中感悟,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借助拼音读古诗,画出生字。导入新课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学习过程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出感情。(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2、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3.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4、指名读古诗,其

6、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5、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6、交流识字方法。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1、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用心感受古诗的美。2、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感受诗中之情。3、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2.通过读,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写4、学生独立描红、临写。五、 总结归纳 静夜思这首诗,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静夜思

7、。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生字卡片。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2、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二次备课学习过程1、 走进古诗1、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2、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二、研读古诗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3.小组内轮流背诵。4.全班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帮忙。5.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并交流背诵方法和感受。 三、情感升华 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

8、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四、总结归纳: 学完这篇古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5、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年级(册)一 年级下册课题 9.夜色主备人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课型新授课时 2授课时间学习内容 9.夜色二次备课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胆、敢”等19个生字。1.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喜欢朗读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 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教 学重 点 认识“胆、敢”等19个生

9、字。1.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教 学难 点 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教 法点拨教学法学法质疑、解疑、自读、讨论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借助音节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本课生字,再读一读组词。导入新课谈话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揭示课题。2.齐读课题。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3

10、、出示词语。胆子 勇敢 原来 从此 睡觉 散步4、分段指名读课文。三、理解课文。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3、理解(1)我胆子小。(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五、作业1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 抄写生字。书写本课生字。板书设计 学习形近字: 处外 住往 象像 乱刮 旦胆 偏篇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读生字卡片。2.进行组词比赛。 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分组

11、开火车读课文。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5、开火车进行扩词。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7、出示词语花篮(1)指名读,齐读。(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1)独体字:再(2)左右结构:晚 外(3)上下结构:笑 爸 色 看3、学生书空。4、教师板演示范。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三、书写展示、评议。四、总结归纳: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会害怕黑夜吗?为什么?5、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夜色害怕不害怕从

12、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年级(册)一 年级下册课题10.端午粽主备人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课型新授课时 2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0.端午粽二次备课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教 学重 点识记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 学难 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自读自悟,质疑、解疑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