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193869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光的折射_透镜》复习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的折射 透镜 复习,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光的折射现象知识点,考点要求,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1.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通常叫做光的介质。,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空气,玻璃,界面,二、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

2、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空气中的角大。,空气,玻璃,界面,三线同平面 法线在中间,相等,不等,在同种介质内传播,不在同种介质内传播,反射折射有何异同?,1、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到O点后,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法线是 ,界面是 ,入射光线 ,入射角是 ,反射光线 ,反射角是 ,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渔民叉鱼,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 解释:,池水变浅,水,空气,筷子弯折的解释,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些。,渔民叉鱼,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海市蜃楼,光经过不

3、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有_ 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有_ _属于光的 折射现象的有_ _。,()(),(1)(5),(3)(6),A,B,1.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四、折射规律的应用:,2.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象。,反射,折射,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 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位置(选填“甲”或

4、“乙”),折射,乙,4.如图所示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折射角为 。,120,30,界面的左侧是 。,空气,5.光通过玻璃砖时,正确的光路是(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考点要求,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概念。 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能列举生活中的透镜例子并分析它们对光的作用。 能画出透镜前后的光路。,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叫凹透镜,透镜的种类,F,F,F,F,焦点,光心,对光线发散,对光线会聚,主光轴,完成下列光路图,(1),S,完成下列光路图,

5、辨别透镜种类的方法,提问: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结论:,通过透镜形状特征判断(“摸”的方式),通过透镜成像特点判断(“看”的方式),通过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照”的方式),如何粗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说出你的方法,取什么器材,在哪里测由你自己决定 要求()至少说出两种方法 ()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步骤、器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焦距的表达式。,1、探究一:物距大于2倍 焦距时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成像规律一,(2)作图法,模拟实验(实物动画),(4)应用:照相机,缩小,倒立,实像,(3)成像规律二,(2)作图法,模拟实验(实物动画),(4)应用:投影仪,2、探究二:物距小于

6、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像规律,倒立,放大,实像,模拟实验(实物动画),3 、探究三:物距小于焦距时的成像规律,(3)成像规律三,(2)作图法,(4)应用:放大镜,放大,正立,虚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物体位置 (物距U),U2f,U2f,fU2f,Uf,Uf,正倒,放缩,同侧异侧,像距v,应用,物距变化对像及像距的影响,像的性质,像位置,虚实,倒立,缩小,实,异侧,fV2f,倒立,等大,实,实,倒立,放大,异侧,异侧,V=2f,V 2f,正立,放大,虚,同侧,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U变小,则V变-,像变-,U变小则V变-像变-,不 成 像,实像变化规律,(1)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7、(2)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特殊点,2F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F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实像都是正立的,与物异侧,物与像左右、上下相反,可呈现于光屏上。,虚像都是倒立的,与物同侧,物与像左右、上下相同,不可呈现于光屏上。,若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缩小的像,若物距小于像距则成放大的像。,1、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位于距凸透镜焦点2厘米处,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那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 A)一定成正立的像 B)可能成正立的像,也可能成倒立的像 C)一定成倒立的像 D)不能成像,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

8、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3、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镜后16cm处的光屏上可得到它清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为_,由此可判断镜的焦距 ( ),D,倒立缩小的 实像,5、某同学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像机给妹妹照完半身像后,又要给她照全身像,这时他应使

9、相机_ (远离、靠近)妹妹,同时他还应把照像机暗箱_(拉长、缩短),远离,缩短,6、某教师用幻灯放胶片时,发现屏上像不够大,为把屏幕上的像变大,他应将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变 _(大些、小些),同时应使幻灯机与屏幕_(远些、近些),小些,远些,实验拓展: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1、如果我们用课本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 凸透镜成的像会不会残缺?,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发现怎样移动光 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出现物体的像,这 是怎么回事?,不会,只是像的亮度变暗,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处或一倍焦距内,(江苏无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

10、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两步操作示意图,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2),某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首先将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cm;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A点,将光屏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3)仍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B点,将光屏移动时,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像肯定是_; (4) 若在此时,用不透明的纸将透

11、镜的上半部分遮住,那么光屏上出现的像与未遮前的不同之处是_,其原因是_; (5)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至C点,那么左右移动光屏时,光屏上_.,(江苏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江苏苏州)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

12、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可用于制造平行光,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2f u f 倒立、放大的实像,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于求凸透镜焦距。,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u=f 不成像,每天测量体温是科技中学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四

13、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其中沿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应用了_,B,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道理,照相机与眼睛,照相机照远景和近景时应调节哪些部件?如何调节?,1.照远景(使景物成较小的像)时,相机应远离景物并缩回镜头; 2.照近景(使景物成较大的像)时,相机应靠近景物并伸出镜头。,晶状体,视力的缺陷,近视眼凹透镜(使光线能发散一些),老花眼凸透镜(使光线能会聚一些),思考:眼睛有何缺陷?,活动:如何矫正视力,什么是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的矫正,近视眼的矫正使用凹透镜,通过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使远方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14、,远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使用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使远方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保持在原来位置,小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轻松多了,心想也该帮爷爷矫正老花眼了,下图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各式各样的望远镜,望远镜透镜组合:,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凹透镜为目镜, 凸透镜为物镜。,两块凸透镜组合: 焦距较短凸透镜为目镜,焦距较长凸透镜为物镜。,(1)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2)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凹面镜的作用: 会聚光线,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路,凸透镜的作用: 成像,两块凸透镜组合: 短焦距凸透镜做物镜, 长焦距凸透镜做目镜。,显微镜成像光路图,活动:自制水滴显微镜,如图在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中: (1)应使红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 _。 (2)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_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