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79884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布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文号】沪府发200946号【发布日期】2009-09-03【生效日期】2009-09-03【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实施意见的通知 (沪府发20094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政府同意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三日 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

2、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现就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统称“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两化融合”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来,信息化已成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技术在产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渗透与融合,有效带动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革新,极大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是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要求的战略举措。上海要服从服务好国家

3、战略,把“两化融合”作为贯穿今后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业化发展的一条主线,进行总体部署,全力推动实施。 (二)推进“两化融合”是增强上海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传统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具有较雄厚的产业综合实力。同时,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功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在国内领先,信息化与工业化具备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相互促进融合的基础。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有利于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渗透效应,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上海整合产业发展资源,率先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型

4、工业化道路,更好地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推进“两化融合”是提升上海产业能级的必然选择 上海产业经历了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当前正步入发展调整中提升的新阶段,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航空、船舶、医药等战略产业快速壮大,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为突破资本驱动弱化、资源能源匮乏、市场竞争加剧等日益突出的发展瓶颈,上海产业亟需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创新驱动、技术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通过“两化融合”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传统

5、产业能级,催生新兴产业门类,加快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明确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加快提升上海产业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线,抓住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四个切入点,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工业由大变强,确保上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进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加强全市“两化融合”工作的统筹规划,形成和完善指导全局的工作机制和规划

6、方案;根据各产业门类、各区域的特点,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 2?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结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推进,集中全市力量和产业发展资源,通过以点带面,聚焦重点产业、重要环节进行突破,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3?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能级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部门要形成合力,主动承担好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金引导、人才培养等工作。 (三)发展目标 1.2009年到2011年,为规划布局、重点突破阶段。制订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20092011年)(详见附件),明确推进信息化与工

7、业化融合的思路、目标、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专项工程及保障措施,基本完成“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基本形成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的创新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5。 2.2012年到“十二五”期末,为全面推进、整体提升阶段。基本确立以“两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在产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基本形成适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海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以先进制造业作为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内容

8、,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以重点行业为主体,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门类的深入应用;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实现信息化对工业生产的全方位渗透;以优化产品功能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业产品信息化含量。 (一)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应用 钢铁、石化、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推广跨地域协同制造、全流程业务监控、企业级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产业内涵发展。航空、船舶、海洋工程等战略产业以产品全周期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为重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装备制造业推进具有“三高”(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四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特征的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应用,实现产业振兴发展。轻工、纺织等

9、消费品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各环节的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向研发、品牌两端拓展。 (二)分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企业发展模式从生产型制造为主向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型,探索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制定行业信息化标准,根据业务需求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协同研发设计制造系统和跨地域经营管理系统,进而带动产业信息化;对大型企业,鼓励企业推广跨部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应用集成、业务集成等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加快车间控制系统、MES系统、ERP系统的衔接配套,进而加快行业信息化进程;对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平台建立企业信息门户、

10、开展商务服务、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三)提高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精品钢材、石化衍生品等重要工业品生产中的渗透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车载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为自主品牌汽车、民用大型客机、大吨位船舶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撑。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专用装备、发电与输配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的功能,提高工业生产母机和重大产业装备的信息化水平。 (四)推广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挖潜增效,提高工业生产效益。重点推进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提高能源

11、综合利用、污染源(物)监控和清洁生产的水平。完善信息化监测系统,对本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为主线,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深入推广信息技术在重点服务行业的应用,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互动,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一)推进金融服务业信息化 不断优化金融信息服务,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金融机构业务发展、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和完善金融发展环境提供支撑。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不断提高

12、业务电子化、服务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控,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发展金融资讯信息加工、整合与分析业务以及相关外包业务,提高面向全球的金融信息服务水平。依托张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推动专业化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与金融服务密切相关的征信行业发展,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征信系统,拓展征信产品种类,为产业发展和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信用保障机制。 (二)推进航运服务和物流业信息化 结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优化上海电子口岸服务功能,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口岸信息的共享。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各类物

13、流模式中的应用,鼓励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模式发展。鼓励支持供应链管理、物流监管等相关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在重点企业、园区和基地研究“物联网”的技术选型、建设模式和基本框架。 (三)推进生产服务业信息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B2B、B2C等模式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推动建设专业化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支付、数字认证、争议处置等保障机制。鼓励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将信息化等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重组,面向全行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促进企业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和优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 五、以“两化融

14、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 把握“两化融合”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地位。同时,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带动产生的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实施“电子强市计划” 聚焦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大首台(套)应用的支持力度,在集成电路、通信制造、新型显示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门类,使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在全国居于前列。加快新型元器件、关键仪器仪表的科技攻关,提升工业生产信息采集、自动控制的自主研发水平。深化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以及跨国兼并重组,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并带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集成创新。推进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实施“软件振兴计划” 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技术和应用,支持和鼓励工业软件研发设计和应用实施,推进软件技术与整机制造的联动。以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软件等为重点,推动自主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