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79705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2013江苏卷)1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答案】B【解析】转基因生物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尚在争论之中,国家为了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一般会加贴标注,但不会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错误。专题五 生态工程(2013广东卷)26(16分)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

2、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 加强,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污泥 ,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 ,但生物质炭的输入 ,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答案】(1)呼吸作用 A

3、TP (2)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较多 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物质循环再生【解析】(1)生物质碳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合成ATP,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高能量。(2) 由图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的污泥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后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碳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3)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考点定位】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细胞呼吸作用与ATP,及生态系

4、统的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题目综合属于中等难度。常规实验(2013北京卷)5.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答案】C【解析】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没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萃取,B正确;成熟

5、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存在浓度差、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全透且伸缩性差,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PCR呈指数扩增是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上一轮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的模板,D正确。【试题评价】此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实验原理的理解,难度适中。(2013江苏卷)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

6、内都呈蓝色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答案】AD【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1、2、3、5为蓝色、4号为砖红色、6号为紫色,因此答案为AD。【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2013重庆卷)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在95%乙醇中加

7、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答案】C【解析】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项错误;无水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项正确。【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识记情况,涉及蛋白质鉴定原料选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及色素的提取等相关实验,跨度较大,并与化学学科有一定交叉,具有一定难度。(2013山东卷)4、生物实验中常

8、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答案】C【解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龙胆紫是碱性染料,染色前必需进行漂洗去掉盐酸,A选项错;DNA染色是用甲基绿而不是派洛宁(吡罗红),B 选项错;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C选项正确;线粒体的染色必需在活细胞中进行,盐酸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失活,导致不能染色,D选项错。(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

9、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呗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答案】C【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中的有机酸等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B项正确;用乙醇提取到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项错误;研磨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D项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较易得分。(2013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

10、措施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答案】B【解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正确;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B 错误;调查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确实应该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C 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确应观察

11、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而且样本数量越大越准确,D正确。【试题点评】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的实验,考察了学生对减少实验误差的不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13江苏卷)4. 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B. 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 DNAC. 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D. 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答案】A【解析】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A错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起到纯化的作用,B正确;加入酒精溶液,静置溶液

12、中出现的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防止断裂,C正确;用二苯胺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试题评价】此题考查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需要掌握实验的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考查基础全面,难度不大。(2013江苏卷)5.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答案】B【解析】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水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

13、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的,要用无水乙醇溶解,D错误。【试题评价】此题着重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注重细节,难度不大。(2013江苏卷)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答案】B【解析】图中管口1为进气口,管口2为排气孔,管口3可

14、以检查液体中的成分,因此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应打开阀门a通入氧气,A正确;管口3可以检测酒精,管口2可以与澄清石灰水相连以检查CO2,因此B错误。 (2013广东卷)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A BCD【答案】B【解析】A中层析后色素在滤纸的排列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因此表示叶绿素b,A错误;细菌分解纤维素后,会形成一个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能力越强,因此细菌的分解能力最强,B正确;C图中染色体清晰可见,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D设置不同的条件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催化能力的强弱,其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D错误;

15、因此答案为B。【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的相关实验内容,属于容易题。(2013上海卷)13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的操作是CA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C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缩小(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D(2013重庆卷)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