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79704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极星工作室2011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能源资源的开发【考点1】我国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2题。图21(2011安徽文综,3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 a、b、c B. c、b、a C. c、a、b D. b、c、a【答案】B【解析】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向西部发展明显,其重心变化轨迹对应c,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为b,GDP重心变化轨迹为a。2. (2011安徽文综

2、,3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答案】D【解析】我国国能消费重心位于东部,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就是说要加强我国东部能源生产的发展,结合选项可知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3.(2011江苏文综,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

3、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解释】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注意不要回答时间分布的差异。【考点2】能源的综合利用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2011广东文综,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答案】B【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判读。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GDP高于全国有京津沪等地区,

4、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有闽粤浙等,符合两个条件的省份结合题意只能选B。2. (2011广东文综,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答案】C【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知识迁移等方面知识。山西、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故选C。3. (2011广东文综,40)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9)。图8图9(3)据图9,热电比重最

5、大的国家是 ,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分)【答案】(3)意大利 西班牙 小(每空2分,共6分)【解释】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探讨、解决能源利用、工业布局、城乡协调等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特征。(3)读图10中的图例可知,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意大利,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西班牙,风力发电(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与火力发电(煤炭燃烧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轻。4.(2011四川文综,39)材料三燃烧煤、石油、

6、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线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6分)酸雨残留大气中危及人体健康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酸性气体排放与水汽结合经人体生理活动导致河湖水图12材料四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图13)。50W0亚马孙河图13(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6分)(5

7、)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8分)【答案】(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分);酸化(2分);呼吸(2分)(4)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2分);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2分);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2分)。(5)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2分);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2分);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2分);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2分),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解释】第(3)题,根据箭

8、头提示回答即可;第(4)题,河口潮汐潮位高与河口形状、盛行风、河流径流的顶托等有关;第(5)题,分析风能资源丰富,需要从“有什么风”和“为什么风大”两方面分析,解答时注意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风,既有季风、台风,还有每天的海陆风。5.(2011重庆文综,36)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图6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6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 。(限填图6中的一个铁路编号)(2分)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 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

9、区的综合整治措施。(10分【答案】(3) 。(2分)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 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10分)【解释】本题以山西省区域地图为材料,综合考查了山西重要旅游资源、文化扩散、地形分布、气候、煤炭运输以及山西工业综合整治措施等多方面内容,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二)河流的综合开发【考点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读图3回答13题

10、。1.(2011重庆文综,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 终年炎热 B. 冬暖夏凉 C. 终年寒冷 D. 冬冷夏热【答案】A【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2.(2011重庆文综,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C. 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B【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3.(2011重庆文综,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 干流流速缓慢 B. 峡谷险滩广布C

11、. 支流短小急促 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答案】A【解释】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此外,由于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考点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考点3】流域的综合开发1.(2011福建文综,37)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

12、)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分)(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13、。(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海岸线侵蚀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解析】(1)读图可知,而该区域处于西风带位置,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风的影响,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而大峡谷谷底湿润气流不能到达,受下沉气流控制,

14、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读图可知,甲国为北美洲的美国,与甲国(美国)西部沿海地区(洛杉矶和旧金山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相比,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所以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3)R河河口出现断流说明上游来水少,注意题目的提示“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信息“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则说明了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因而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注意题目的提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它要素跟着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参照这个思路来回答,最终会导致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 (2011广东文综,4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0)。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1)。图10图11(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