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815776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88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一)课堂提问要应加强设问的针对性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课堂提问的目的,或者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8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反复推敲、精心设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

2、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努力。如, “是什么” 、 “怎么样” 、 “为什么” 、 “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

3、极参与,各有所获。1212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7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学内容转移到教学主体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提问的方式不管是满堂问还是满堂灌,虽然表面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本质上都没有关注学生,没有从学生自身的基本规律、性格特征进行问题设计,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紧紧依托教材,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严格定位每节课、每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设计一个或一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问题

4、,既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具有思维的深度,有利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套中人教师围绕“ 套住了”这一悬念性话题,引导学生从肖像、言行、心理描写分析“ 套住了别里科夫” ,继而根据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思考“世俗与保守套住了” ,让学生探寻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现实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保守势力,超越自我的情感与勇气。再比如在程少棠老师在讲授荷花淀中,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想在文本中的体现”为主线,细化成为“战火中的环境美” “战事中的人情美” “战争中的思想美” ,引导学生学生小组合作,诵读美文美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孙犁先生在创作荷花淀的影响。二、教师对学

5、生回答问题的反馈三、提问的对象在济南洪楼中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 ,采用导学案,让不同水平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对诗词中“愁”字的理解。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从意境、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从意象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与班级交流中展示了自己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一种方法。一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也是很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现实中一些教师或是先叫学生后发问,或是发问后紧接着叫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没有思考的时 间,而且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思维的和谐发 展。毫无疑问,学生被叫后,其自我义务感会表现出来。 但如果先叫学生后发问,那么大多数学生的自我义务感就被压抑了。不仅被 叫的学生缺乏思考时间,而且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思维亦难达 到较高的水平。 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先提问,根据提出问题的难度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叫学生回答。 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

7、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捕捉到时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问题提出,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不同问题还 要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既要考虑学生发言的机会均等又要不给差生“出差 题” ,给优生“出易题”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 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本事。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课堂提问,最忌过难或过易。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 生茫然不解;问题过易,学生不加思索就能答出“是”或“

8、不是” ,二者都 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逐一解答问题。第二,对于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提问设计的难度要适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能,设计提问当然以后两种类型多 一点为好;但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大搞高难度的题目,使之望“题”兴叹, 视为畏途。那么,如何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呢?1.台阶型提问它象攀登阶梯一样,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 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例如教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可 先从别里科夫的“套子” 、社会影响、婚事失

9、败等浅显处逐一设问,然后再 推出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作为专制制度维护者别里科夫已经死了, 为什么局面没有好一点呢?”等,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透彻地 把握这些问题。2.搭桥型提问当学生被难题“卡壳”时,教师应及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使 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如在教项链 ,教师这样发问:“作者刻划路瓦栽 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题一出,学生默然。这时,教师随机应变, 问道:“路瓦栽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纷 纷作答。至此,第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提问要“适度” ,就是教师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问题接近学生 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而

10、不是高不可攀或是繁琐浅显的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跳起来摘果子” 。怎样才做到提问“适度”呢?3.剖析型提问如教别了,可爱的中国 ,设计:“课文为什么两次提到“我是中国 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学生只有认真读文,细心分析,深入领悟作者对 祖国惜别、留恋的思想感情,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埃及金字塔见闻 , 设计:“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 冷然一笑是什么意思?” 学生认真读书,动脑剖析,领悟到鲁迅先生对古埃及帝王的蔑视,才会得出 正确答案。4.展开型提问如教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流 ,想象一下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情境?”学生阅读这两句诗,只有

11、抓住“孤、 “远”开展充分的想象,想象诗人与故人分别之景、离别之情,特别是想象 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遥望故人离去的地方和看到江水向天边奔流的情景才 会得出正确答案。教开国大典 ,设计:“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 舞着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说说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学生阅 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只有根据义勇军进行曲的内容,充分想象国难当头, 它鼓舞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国的作用和中国人民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动人场 面,才会得出正确答案。5.系列型提问如教金色的鱼钩 ,设计:“课文几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变化? 这跟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三个问号步步深入,一个比一个难度大,前边的回答不上,后

12、边的就更无法回答。教松坊溪的冬天 ,设计:“松 坊溪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样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只 有两个问号,可第一个问号需对松坊溪平时的景象,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景 象三个方面作出回答。回答第一个问号之后再回答第二个问号。这个问题因 答案具有系列性,所以回答时具有一定的难度。6.综合型提问如教小英雄雨来设计:“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课文通过哪些事例 表现的?”学生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雨来跟日本鬼 子进行英勇斗争的具体事例,然后再综合雨来的表现进行理性认识,才会答 出雨来具有什么优秀品质。教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这首诗

13、,学生只有把四句诗的意境加以综合, 才会知道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生动地表达了送别老朋友时依依惜别之 情。设题要把学生引向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 高。引导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桃子,才会有所得。总之,设疑必须给学生以适 当的并且是可以求解的难度。课堂提问问句深度的选择。4.分解法有时提出的问题过大,学生不容易回答,教师发现后,可化大为小,化 整为零,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回答。如一位教师教少年闰土时,讲了一段闰土的肖像描写后,提问学生:“这说明闰土是 一个怎样的孩子?”见小学生都没举手,教师马上应变,将这个大问题分解 成三个小问题:(1) “紫色的圆脸”说明

14、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 (2) “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 (3)为什么“颈套银项圈?” (父母疼爱他) 学生顺利的回答出了问题。5.举一法有些问题,答案内容较多,教师可举一点为例,让学生进行“反三” 。 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问:“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哪四件事?表 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教师可举第一件事:鲁迅和“我”谈读水 浒传 ,表现鲁迅先生认真读书的态度。其余则由学生思考回答。7.搭桥法为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常常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发问,这类提 问“卡壳”之后,教师不应越俎代疱,自我解困,而应适度地提示思考的范 围、对象,或提供旧知识,引起学生联想,

15、打开贮存知识的宝库,让他们迅 捷地以旧推新,顺利地完成答问。8.指路法教师发问后,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或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教师可 指明思考的内容和方向。9.定向法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不太相符,学生相 答而又答不得当,或一时“卡壳” ,这时教师可及时调节、缩小或限制范围, 或指明思考方向,以便帮助学生排除障碍,确定思维方向,迅速而准确地达 到思维目标,完成答题。10.迁移法对有些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时,教师可让学生先体会一下与问题中的事 物有相似点或相反点的事物,然后采取“由此及彼”的联系、迁移方法,帮 助学生接通解答的思路。如教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师问什么是石拱桥后,

16、 接着导答:大家仔细观察过咱学校附近的石拱桥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样 子?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教师用规范性语言纠正不准确的说法,这就可以 很快地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石拱桥。课堂提问后的指答艺术课 堂教学中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所有的学生在 教师提问后认真动脑,积极参与,促使每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否则,就 会使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提问时认为与自己无关,不认真动脑,不积极参与, 把自己当成局外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 为此,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时应讲究艺术。课堂教学中的指答艺术一般有以下几种。1.好差兼顾式在课堂提问指答时,既照顾到好学生,又照顾到差学生。一些难度较大 的问题,可以指名让好学生来回答;一些容易的问题,则应给中、差等学生 以发言、回答的机会。这样好兼顾,才能面向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