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157263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理故事:境界与底线 导语: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关于境界与底线的哲理故事就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准备讲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准备讲义的他,不得不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他不客气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来烦不烦?”电话那头一个温柔的女声说:“不好意思,请问您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吗?这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努

2、力,您在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注目,所以我们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您。” “好的,谢谢。我还要准备讲义呢。”萨金特轻轻地说,然后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讲义弄好,萨金特匆匆乘地铁赶往学校讲课。临出门,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了。” 萨金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造就了一种境界。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会让你感动。因为里面同样包含一种境界。 面对一个虔诚的拜佛者,大师说:“什么叫佛法?佛法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心中。”还一并解释了关于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烦恼的话题“你幸福,因为你的欲望比能力小;他烦恼,

3、因为他的欲望比能力大。” 这是佛家的人生观。 一位年轻的中国妈妈望子成龙心切,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科技先进的日本去深造,并且要从幼儿园开始。咨询中,她问日本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对方的回答让中国妈妈备感失望。这句话是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叫他们学会说谢谢。” 我们眼盯着如何学到更多“知识”的时候,而人家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做人”。萨金特的淡定,大师的人生观,日本教育的着眼点,都蕴含着一种境界。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他这样表白自己:“我确实没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线,我是个底线主义者。” 更多的时候,底线比境界重要。没有底线,境界便没有了落脚之处。光喊一些类似彩虹的美丽口号,而不注重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社会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陷入一个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虚幻世界。所以,人和社会的底线都必须得以明确并坚守。有这些底线在,我们的社会就有了保险绳。即便往前走不快,也不至于有倒退的危险。假如我们的底线都得以坚守,那么,纯洁高尚的美好境界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