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51561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茶叶产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 发布时间: 2016/3/14 11:00:38“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和茶区经济支柱产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茶叶产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在全面分析总结我国茶叶产业“十二五”

2、时期(2011年至2015年)发展建设成果和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基础上,立足产业实际、着眼发展需要,把握发展关键、突出改革创新,着眼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以期为广大茶区和茶叶产业相关领域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意见和建议。一、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一)综合现状“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茶叶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依然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扩增至431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3387万亩,投产率达78.5%。茶叶总产量增加至22

3、7.8万吨,农业产值达到1519.2亿元。六大茶类普遍量价齐增,茶类结构进一步优化。茶叶内销量预计达到172万吨,销售额约为1580亿元。茶叶出口量继续保持在30万吨左右,出口金额上涨至12亿美元,出口单价超过4000美元/吨。产业布局渐趋合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重组步伐加快,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新空间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发展成就1、茶园面积增速放缓,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受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产销形势等综合因素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国茶园面积总体呈现“前期高速扩张、后续逐渐放缓”的发展态势。同时,在生产规模扩大和

4、效率提升的双重驱动下,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大幅提升,其中茶叶总产涨幅超过54%,农业产值较“十一五”末增长近1.5倍。2、茶叶生产结构不断优化,提质增效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国低老茶园改造和品种改良成果显著,茶园无性系良种率由“十一五”末的44.6%提升至56.5%。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认证率分别增长1和3个百分点,呈现持续平稳发展态势。茶园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既保证了茶叶的高效生产和质量安全稳定,也有效促进了行业从源头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农业生产结构性劳动力缺失、技术型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六大茶类普遍增产,其中绿茶、乌龙茶占比下降,红茶、黑茶、白茶、黄茶比例逐年上升,六大茶类比

5、例更加均衡,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图4)。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整体保持4:6的格局,随着传统高档礼品茶市场严重萎缩、生产成本快速提升、大宗茶消费拉动日益显现,大宗茶在我国茶叶农业产值中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不足20%逐渐增长至2015年的31.7%(图5)。五年间,我国茶园平均亩产值和茶叶平均单价分别从2010年的2608.7元/亩、45元/kg增至2015年的4485.4元/亩、67元/kg,茶园平均亩产值增幅71.9%,茶叶平均单价增幅48.9%。3、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技术装备持续升级,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成为茶业生产力升级的“智力”支撑,成果显著。2011-

6、2014年,国家星火计划设立茶叶相关项目与课题共计179项,占立项总数的3%,年均立项45个(图6)。2011-2013年,我国茶学学科共有18个课题获得国家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资助金额总计超过220万。同时,企业科研参与和自主研发能力也不断提高,具体涉及产品生产研发、包装储运、质量管控等多个领域,有效推动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与实际应用。另外,更多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制茶工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叶生产机械在继续推进连续化、清洁化、规模化、智能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向传统工艺领域进行创新和精深拓展,大量集取传统名优茶制作工艺精髓的新型茶叶生产机械被研发推广;信息互

7、联技术的革新成为助推茶业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茶叶生产过程高度融合,促成了茶叶生产由制造向“智造”升级。4、茶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制修订并发布茶叶国家标准60余项,其中涉茶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34项、地方标准240余项,内容涉及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进出口和产品检测检验、食品安全等茶叶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极大提升了中国茶业标准化技术水平(图7)。同时,随着新食品安全法和涉及茶叶类食品安全标准、法规的陆续发布实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要求达到史上最严,标准体系内容也更加严谨合理丰富。2012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8、被国务院食安办指定为茶叶行业食品安全联络协调机制指定单位。截至2015年底,中茶协在全行业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普法等活动30余次,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和防控水平。2014年,我国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经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检测合格率达到99%。5、茶叶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成为行业新热点和新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在科技支撑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和产业新经济增长点,茶叶深加工产业规模也日益扩大。目前,茶叶深加工领域每年可消耗6%的茶叶产能,年均产值近900亿元。植物成分提取物、茶粉及浓缩液、医药保健品等领域产品的日

9、益丰富,为茶叶产业以深加工为跳板,借助产品模式创新拓展新消费空间提供了基础。截至目前,作为茶树组成部分的茶树花和茶叶内含物质茶氨酸已被列入新资源食品范畴,进一步拓展了茶叶资源的利用空间。6、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以生态、工业、科技、信息为主导的各类示范园区成为茶叶产业建设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各类茶叶示范基地、产业园、科技园两千余个,超过3千家企业在其中建设发展。同时,以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庄园为代表的诸多符合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茶叶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推动行业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茶叶专业合

10、作社得到迅速发展,原来的“小生产”单位化零为整,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增强,“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的生产模式在行业内广泛建立应用。7、茶叶内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略有波动。“十二五”期间,我国茶叶市场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茶叶销售量增长56%;销售总额增长1倍多。茶叶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张成为国内茶叶市场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源,2011-2015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由4.2亿人增长至4.71亿人,增幅为12%。在茶类消费结构方面,绿茶作为我国产量第一位的茶类,目前仍是茶叶市场主流消费产品,占销售总量的50%以上。其他茶类销量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略

11、有浮动,红茶、黑茶、白茶等茶类也不断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相继成为消费热点,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销量增幅显著,乌龙茶市场销量因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产品销售出现下滑。8、渠道建设多元化发展,品牌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茶叶企业不断将网络、茶园、茶馆等资源整合到渠道体系中,使得茶叶产品销售渠道构成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除传统的实体零售和批发,电子商务和服务业也快速增长,其中茶叶电子商务领域凭借高点击率和规模“爆炸式”扩张逐渐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渠道模式。同时,我国茶叶产业逐步构建起以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同步交错发展的品牌体系,证明商标进行有效填充的茶叶品牌生态结构。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规模企业为主导

12、,认证机构做补充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相继建立,通过各方力量的积聚,合力打造通用性茶叶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发展,进而凝聚成更为强大的茶叶经济综合实力,获得更高的宣传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高速发展,在各名茶品种中引领消费热潮,成为市场开拓的焦点,名品与名牌共同发展,多点开花、对外延伸。 9、茶叶出口持 小幅震荡徘徊。“十二五”期间,茶叶国际贸易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部分国家地区绿色贸易壁垒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规模处于震荡徘徊趋势。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大宗散装原料茶为主,绿茶保持绝对优势,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占出口总量80%以上。得益于我国茶叶成本持续上升及品质

13、明显改善,茶叶出口金额持续上涨,受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影响,茶叶出口单价涨势明显。截至2014年底,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国增至126个,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其中非洲茶叶出口量呈上涨趋势,美国、日本、俄罗斯联邦出口量下降明显。全年出口量达到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摩洛哥、多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阿尔及利亚、日本等11个,占出口总量的66.5%。其中,摩洛哥长期稳居首位,约占出口总量的20%。10、边销茶供应保持平稳。边销茶供应事关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十二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深入贯彻执行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政策,建立健全边销茶储备制度,对边销茶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管理,加强边销茶抽检监测,

14、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与地方病防控。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能够满足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需要。11、产业范围不断拓展延伸,产业功能持续提升。以茶具、茶服、茶家具为代表的行业周边拓展产品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直接推动了产业链的扩增延伸。茶服异军突起,成为茶叶消费向服饰领域拓展的重要方向;茶具业根据市场需求呈现双特色发展,一方面通过不断与茶叶产品精致化搭配促进消费升级,另一方面衍生出更加快捷规范的品饮方式,成为承载茶叶产品快销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茶包装业面对市场需求的改变,主动调整思路,加强“环保、简约、时尚”型产品的研发,助力茶叶产品创新;茶空间概念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除了推动相关茶具、家具、茶艺和

15、插花用品等的销售发展外,更与茶叶品牌文化互动频繁,为茶叶产品展示营造了更加契合的空间;茶馆业在不断迎合社会文化需求的同时,重点拓展其在区域茶文化宣传、茶叶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功能,与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强。12、新型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全面服务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各级行业组织以行业实际需求为蓝本,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空间,在行业标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信用体系建设、茶事交流活动、行业维权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已成为研究分析行业发展态势、促进行业自律、联合地方组织开展茶事活动、代表行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支点,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产业各方形成合力、团结协作。同时,

16、社会服务资源也广泛融入产业体系构建,从种植环节的种质资源选育、测土配方施肥到生产环节对于茶叶机械、检测网络的维护,再到销售环节的店面设计、营销培训、技术运用,更加专业化的外源服务型主体相继投身茶叶产业建设,全面促进了茶叶各个领域的专业化提升。(三)发展经验“十二五”时期,我国茶叶产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结发展经验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全行业逐步形成统一认识,不断重视产业化建设和科学化发展,全国茶叶主产销区呈现合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各级政府持续强化产业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全方位扎实有效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强势推动茶叶产业稳步发展。三是各地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集群,打造品牌,提高产业效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跨区域跨行业交流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