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础.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4577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核算的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会计核算的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会计核算的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会计核算的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会计核算的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核算的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核算的基础.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础,本章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 1、应该理解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及其会计核算的两个基础权责发生制与现金制; 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3、理解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时选择合适计量属性的重要意义。,权责发生制 现金制,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假设的定义 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2、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一般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所反映的空间范围,这就要求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应限定在某一特定主体的范围内,会计所要提供的是这个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信息。,例题与思考,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原则建立的基础。,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案例2】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经济上的法人不是同一概念,一般,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

3、以不是,如独资及合伙企业。 如甲、乙、丙等人准备成立A公司,这家特定的A公司就成为了一个会计核算的主体,只有以A公司的名义发生的有关活动,如购进原材料、支出生产工人的工资、销售产品等,才是A公司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作为该A公司投资者的甲、乙、丙等人的有关经济活动则不是该A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向A公司提供材料的另一些公司的经济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还有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的财务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这样,作为A公司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就界定为A公司,即只核算以A公司名义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从而就严格地把A公司与A公司的投资者、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以及与A公司发生或未发生经济往来的其他公

4、司区别开来。另外的公司就是另外一个会计主体了。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按它现在的形式和目的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表示企业不会被迫清算,各种资产不需要削价变现。,例题与思考,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 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企

5、业的经济活动可以人为地划分为时间长度相等的期间,以更为及时地向投资者提供相关和可靠的信息。,知识链接,会计分期假设对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确定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归属于哪个会计期间的问题,要求企业每个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必须一致,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与分析比较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四、货币计量假设

6、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采用一定的货币单位来计量与报告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第二节 会计基础,一、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指对于收入和费用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应收应付,即根据经济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转移确定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

7、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第二节 会计基础,二、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 指企业某期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第二节 会计基础,第二节 会计基础,第二节 会计基础,现金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1)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入或支出,就作

8、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2)于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问题。 3)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 4)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第二节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1)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 2)日常账簿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 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计算经营成果。 4)适用范围:各类企业。,第二节 会计基础,【案例3】关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资料: 某企业本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 支付上月份

9、电费5 000元; (2) 收回上月的应收账款10 000元; (3) 收到本月的营业收入款8 000元; (4) 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900元; (5) 支付下季度保险费1 800元; (6) 应收营业收入25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7) 预收客户货款5 000元; (8) 负担上季度已经预付的保险费600元。 通过计算说明它们对收入、费用和盈亏的影响。,思考与讨论,第二节 会计基础,课堂思考,某企业在3月份销售商品,其售价5000元、成本3000元,款项于3月份收到30%,4月份收到70%。请思考:按现金制和权责发生制,3月份和4月份销售毛利为多少?,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

10、向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怎样能达到财务报告之目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就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而言,规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 又称客观性、真实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必须以真实性为前提 可靠性必须以可验证性为前提 可靠性必须以中立性为前提,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二、相关性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

11、者做出经济决策。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该具有预测价值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该具有反馈价值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该具有及时性特征,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 、可理解性 也称明晰性,即要求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理解性是联系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桥梁,有用的信息必须能被使用者所理解,否则再相关、可靠的信息也徒然无用。 使用者来应具备对企业经营活动有合理的理解力、并能用心研读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

12、能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2,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四、可比性包括一致性 两层含义:(横向可比、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在前后各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可比性 不同企业在相同会计期间进行信息的比较应具有可比性,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案例4】可比性原则 现有甲、乙两人同时投资一个相同的商店。假设一个月以来,甲取得了20000元的收入,乙取得了17500元的收入,都购进了10000元的货物,都发生了5000元的广告费。假设均没有其他收支。月末计算收益时,甲将5000元广告费全部作为本月费用,本月收益为5000元(20000-10000-5000);而乙认为5

13、000元广告费在下月还将继续起作用,因而将它分两个月分摊,本月承担一半即2500元。因而乙本月收益也为5000元(17500-10000-2500)。,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从经营过程看,甲显然比乙要好,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甲比乙取得了更多的收入,但从收益计算的结果看,甲与乙是一样的。可见,收益结果未能客观地反映经营过程,原因就在于对广告费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正是由于收益计算的基础或依据不一样,使得甲、乙二者的收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各自计算出的收益一样就断定两者的经营效益相同。可以想象,如果每一个企业都利用各自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那么就无法用他们提供信息来判

14、断哪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效益更好。这就是会计核算中要使不同企业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以便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的原因。,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进行,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 仍以上述案例,如果规定广告费必须全部计入当月费用,则甲的收益仍为5000元,而乙的收益则为2500元(17500-10000-5000)。此时,由于他们是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因而结果具有可比性,即我们可以据此结果得出结论:本月甲的经营效益要比乙好!,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五、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

15、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六、重要性 在会计实务中,如果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表达时,可能使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判断受到影响或改变,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课堂讨论,end,请举例说明重要性的应用,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七、谨慎性

16、 又称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要义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八、及时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即“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四节 会计计量属性,课堂讨论,请举例说明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在会计要素确认过程中涉及到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五项计量属性。,第四节 会计计量属性,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