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4095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自然遗产——丹霞(by-hong)(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赤焰丹霞中国丹霞地貌简介(一)名称来源:丹霞,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 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国丹霞”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中国丹霞六地:中国丹霞系列提名选择了亚热带湿润区6个发育最好的提名地,完整地反映了中国亚热带湿

2、润区丹霞地貌的系统价值。系列整体的地理位置界于245148283303N,10547391183502E之间。系列提名地总面积82151公顷,缓冲区总面积公顷。1、提名地均处于在中生代活化的华南板块的大地构造区,具有共同的地壳演化史,均发育在白垩系红色陆相粗碎屑岩基础上;2、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而有特色的丹霞生物群和独特的生态系统;3、中国南部邻水型丹霞峰丛峰林,山水组合亲密,构成中国乃至全球最美的丹山碧水绿树组合景观系列;4、提名地分别选择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景观特征的代表性丹霞地貌区,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丹霞地貌科学系列;5、各提名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研究最深入的模式区域,具有开展科教旅游、推

3、动遗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提名地由不同发育阶段的丹霞地貌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演化系列。以下顺序按照提名地所处地貌演化阶段,由青年期到老年期排列,不代表提名地的价值排序。贵州赤水(青年早期)赤水丹霞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中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高原的剧烈抬升与流水的强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这里发育了最为典型的阶梯式河谷与最为壮观的丹霞瀑布群,成为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提名地保持了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形成“丹山”、“碧水”、“飞瀑”、“林海”有机结合的丹霞景观福建泰宁(青年期)泰宁盆地记录了白垩纪以来华南板块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历史;丹

4、霞地貌区保存了清晰的古剥夷面,被密集的网状峡谷和巷谷分割为破碎的山原面;独特的崖壁洞穴群、密集的深切峡谷曲流和原始的沟谷生态构成罕见的自然特征,成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代表;峡谷急流与密集峰丛紧密结合,山水景观优美;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原生性、生物和生态多样性。湖南崀山(壮年早期,青壮晚年丹霞地貌均有发育)崀山处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交汇处和中国地势的II、III阶梯过渡地带,经历了多次间歇性地壳抬升。崀山以圆顶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为特点,如万笋插天,若万马奔腾;巷谷、线谷和天生桥规模宏大,丹霞喀斯特独特;植被“生态孤岛效应”和生境狭窄特有现象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最完整的地区和动植物协

5、同进化的代表地;其丹霞景观具有罕见自然美和原始属性。在系列提名地中是壮年期峰丛峰林地貌的代表及丹霞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广东丹霞山(壮年期)丹霞山发育在南岭褶皱带中央的构造盆地中,具有单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景观的珍奇性,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是发育到壮年中晚期簇群式峰丛峰林型丹霞的代表;在系列提名中热带物种成分最多,沟谷雨林特征最突出;是丹霞生物谱系、丹霞“孤岛效应”与“热岛效应”研究的模式区域。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龙虎山所在的信江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白垩世膏盐沉积和风沙堆积以及恐龙灾变等重大地质事件,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重要地质演化;突出的侵蚀残余峰

6、丛、峰林、孤峰、残丘组合特征,表明这里属于壮年晚期老年早期疏散峰林宽谷型丹霞的代表。区内保留了难得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的栖息地;悬崖洞窟中众多的古代悬棺群,中国道教祖庭的文化景观等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画卷。浙江江郎山(老年期)江郎山所在的峡口盆地是一个位于深断裂上的构造盆地。坚硬的方岩组火山碎屑构成的红层,是江郎山孤石撑天地的物质保障。抗侵蚀性不同的岩石由于受到差异性侵蚀而形成地貌上突出的孤峰;地形底部大部分是古代剥夷面。除了孤峰以外,地貌特征还包括狭窄的巷谷、巨大的近垂直的石墙。这里主要处于地貌发展的老年期。耸立在海拔500米古剥夷面之上的三片孤石

7、,讲述了一个活化的老年期高基座蚀余孤峰型丹霞的科学故事。第二章:神奇丹霞丹霞价值分析(1)景观美学价值中国丹霞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突出的表现了雄浑的山块形态、大气磅礴的丹霞崖壁、以红色为基调、融合大自然多种元素的山、石、林、水等自然要素于一体的景观特征。中国丹霞提名地是中国南部湿润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丹霞的系列代表,青年期破碎山原的高峡幽谷、壮年期起伏跌宕的峰林峰丛、老年期舒缓流畅的毓秀山水无不给人美的震撼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赤壁丹崖的崇高与险峻,象形景观的神奇与精绝,山水田园的雅秀与恬淡,沟谷茂林的幽深与清静,云遮雾障的奥妙与奇幻,使得中国丹霞构成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现象和非同寻常

8、的自然美。 (2)地球科学价值中国丹霞是反映地球大陆地壳中生代以来演化特征的杰出范例,包含了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重要的生命记录、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具有突出普遍的地球科学价值。中国丹霞是地球大陆性地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标志。中国红层在中生代晚期才大规模形成,蕴含了地球中生代晚期大陆断陷盆地地质、古地理、古气候环境信息;这些红层在新生代被“抬升”,发育了丹霞。反映了中国区域地壳较晚拼合成为大规模稳定板块的特定演化过程,是中国大陆地壳较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反映了区域地壳从活动区稳定区活化区的完整过程和地壳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具体揭示了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在白垩纪以来的演化历

9、史、地理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丹霞展示了正在进行中的地貌演化过程。中国丹霞各提名地具有显著的地貌多样性,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表现清晰,是地球表层系统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展示地质过程的一个杰出范例,是展现静态地貌特征与动态地貌过程的自然博物馆,是地球大陆盆地地质科学研究与地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中国丹霞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地球中生代晚期新生代阶段的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全球性变化和重大事件,可能具有全球变化研究的标志性意义。中国丹霞不仅在地貌形态特征上具有全球对比研究价值,同时其发育过程、动力机制和气候环境、地理特征的独特性等方面,可能具有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全球变化对比研究和地球中生代以来重大

10、地质事件对比研究的价值。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地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丹霞地貌和景观系统。提名地选择了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景观类型和不同特征组合的丹霞地貌区,总体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为任何一个独立的同类遗产地所不可替代;首期提名地就包含了湿润区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不同演化阶段、不同个体和群体类型的模式化丹霞系列,具有普遍的对比研究价值。提名地各种类型的现代地质地貌过程表现清晰,是丹霞地貌演化的现场博物馆和教科书。也是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对比研究的基地。 (3)生物与生态学价值提名地生境复杂多样,拥有IUCN/SSC一级生境类型8个,占全球一级生境类型总数的61.5%。常绿阔叶林是丹霞地貌区典型的地带性

11、植被,有70个群系,102个群丛。是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完整代表类型。存在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序列。特有的地质地貌结构和地理环境,导致生物群生态演替的强烈异化与剧烈的空间分异,在小尺度范围内呈现出多种生态系统。同时丹霞地貌的离散性使得其生境表现出强烈的片段化,自然形成的生境片段化,具特殊的孤岛效应、山顶生态效应和沟谷生态效应,为保护生物学和生物群落动态学研究提供难得的天然实验室。提名地分布在亚洲东部湿润地区,是全球生物地理系统(Udvardy,1975)中古北界和印马界的二个省生物多样性的突出代表。属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生物区中的“中国东南部

12、-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地跨中国华南、华中和西南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多样性具较强的区系古老性和群落的原生性特色,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区域特有物种40多种,具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生物物种资源的关键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第三章:永恒丹霞丹霞保护分析一、丹霞地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丹霞地貌的开发利用, 景区内的游客越来越多, 于是丹霞地貌的保护又成为一大新的问题。目前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 很多地区只顾及丹霞地貌的开发, 而丹霞地貌的保护还不够完善、 深入。这就造成景区内的过度开发, 以致丹霞地貌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了防止

13、 “先污染后治理”现象的出现, 为了丹霞地貌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丹霞地貌的时候, 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显得格外重要。同时, 由于丹霞地貌的继续发育, 流水、 雨水的冲刷侵蚀, 重力作用的自然坍塌, 土壤的酸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丹霞地貌的破坏。如何走丹霞地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何找到开发与保护两者的结合点, 如何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保护好丹霞地貌的原有特色。二、 对保护丹霞地貌的建议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 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地质运动, 岩石的分化、 侵蚀、 沉淀, 以及一系列的氧化、 崩塌等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丹霞地貌往往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区, 一

14、旦遭到破坏, 将会失去这一稀缺资源。因此, 在开发利用丹霞地貌的时候,首要的就是考虑其保护问题。(一) 对丹霞地貌山体的保护丹霞地貌的坡面陡峭, 垂直节理发育, 软岩层又通常被雨水或流水侵蚀为凹巢或层状洞穴。在一定条件下, 被侵蚀为凹巢或层状洞穴上方的山体, 由于重力作用将会产生崩塌现象。在丹霞地貌山体中有些崖壁已经处于极限稳定状态, 因此应尽量避免修建公路、 旅游设施时过度切坡、 掏洞,以防引起平衡的破坏而造成崩塌。应尽量不在丹霞山体上修建栈道、 亭、 台等建筑, 更严禁开山采石, 以免山体遭受破坏。对于一些风化强烈、 层状剥落明显的山顶山坡或形态优美的山体、 石柱、 石墙, 应围栏保护,

15、严禁攀爬。此外, 还应在丹霞山体上多进行绿化建设。多种些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藤本植物, 这些藤本植物以本地品种为宜,这样对环境适应强, 栽培容易成活。藤本植物覆盖于丹霞山体的裸岩块, 不仅能附着土壤, 还能减轻雨水对山体的冲刷、 侵蚀。(二) 对景区内特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丹霞地貌特有的红色地层, 再加上景区的风景秀丽, 使其成为寺、 庙、 观、 庵的修建所在地。这些建筑往往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般建于悬崖的麓部、 丹霞风化洞穴或丹霞地貌的平坦顶面。由于这些地方往往是地质结构不够稳定, 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严重的损失。在对这些建筑开发的时候, 要考虑其可能遭受的破坏, 对于一些年久失修的建筑

16、, 应用坚固材料进行加固。在建筑的周围应修建围栏加以保护, 一些受特殊保护又极易遭到破坏的寺、 庙、 观、 庵应严禁游人进入或限制游人进入。丹霞地貌的岩层是紫红色、红色的较坚硬的砂岩、 砾岩, 特别是紫红色、 红色砂岩易于雕刻石像, 而佛像又呈庄重的紫红色, 所以在红砂岩的丹霞地貌地区, 常与石窟雕刻、 摩崖书法石刻联系在一起。如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四川的乐山大佛、 大足石刻、 江西的通天岩石窟及丹霞山、 武夷山、 齐云山等的摩崖书法石刻。这些古迹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艺术的光辉成就。要保护这些古代人留下的艺术成就, 不仅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加固, 使其免遭流水、 雨水、 风沙的侵蚀破坏, 更应该避免人为的因素造成破坏。此外, 一些丹霞地貌的洞穴中还有悬棺木葬或古人类居住遗址, 如江西龙虎山、 福建武夷山、 广东丹霞山的岩洞中都有岩墓、 岩棺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