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36661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 杨维桂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认准目标,不懈追求”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承受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们信奉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他经过反复求证,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首先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再描写亚里斯多德。其次抓住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最后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设计理念: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

2、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采用了“猜想导入,创设悬念初读课文,总领文意围绕提纲,合作学习答疑解惑,补充点拨拓展深化、深华情感”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读、悟、说、议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将实物演示,图解法,列举法,推理法等运用其中。抓住“信奉、怀疑”等关键词,感悟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紧扣文章的“矛盾推进进程”展开教学,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引入有关哥白

3、尼和布鲁诺的资料,使伽利略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丰满,并从中体会到伽利略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伽利略的两句名言:“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作结,既是对学生心目中的伽利略形象的一次质的提升,又是对课始的一次呼应,还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的一股巨大的动力,可收到“一咏三叹”的效果。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3、能理解伽利略实验过程,他是怎样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

4、自悟,公式推理、演示实验、图示法等理解课文内容。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难点: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预习提纲:1、 自学生字,组词。2、 画出并试着理解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多音字。3、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猜想导入,创设悬念老师手中有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假若我把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放下,你们猜猜谁会先落地?学生猜想、发言:重的先落、轻的先落、同时落到底谁先落地呢?口说无凭,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继

5、续同跟大科学家们探索其中的秘密。二、初读课文,总领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自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重点交流难记字。3、检查朗读,说说课文大体讲了什么?三、围绕自学提纲,合作学习1、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2、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信奉到什么程度?3、读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推出了两个怎样的结论?用不同方法进行演示讲解。4、他打算怎么做?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5、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当人们看到试验结果时,态度有什么变化? 6、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7、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四、展示交流,点拨追问,答疑解惑1、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着地:落在地上的意思。并强调着的读音)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信奉是指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

7、的真理吗?”)(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

8、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推出了怎样的结论?用不同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朗读课文第四自然

9、段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都、许多、反复。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朗读第五、六自然段,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

10、贬义的)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

11、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五、拓展深化,升华情感1、实验演示:两个铁球在同一高度往下落,最终同时着地。2、你还知道哪些为了科学真理挑战权威的人?(哥白尼、布鲁诺等)3、你在学习中打算怎么学习伽利略?(不盲从、不迷信、善于思考、实践、敢于挑战权威)4、游戏:找反义词用主人公说话。信奉怀疑 大小 轻重 快慢 对错六板书设计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质疑_求证_试验两个铁球下落速度 和质量成正比

1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科学真理七、知识储备;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 2、伽利略的生平: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3、比萨斜塔:该塔开始建造时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层时,塔身开始倾斜,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垂直中心线。“斜而不塌”,使该塔闻名于世。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使比萨斜塔更加闻名。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