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28922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求甚解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求甚解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3篇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4、了解驳论方式。由整理教学重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齐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二、授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盲目地反对

2、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较论

3、证和道理论证。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有立有驳,驳立结合。三、教师小结:本文透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四、布置作业: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求甚解教案:不求甚解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指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理清文

4、章写作思路教学难点:初步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介绍文体1、从平常人们对“不求甚解”的看法导入。2、题解:不求:不追求。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3、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二、作者介绍三、检查字词掌握状况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作者为什么要说的这样委婉?五、问题讨论“不求甚解”最早是谁说的?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是完整地来理解这句话吗?“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想一下子完全读懂所有的书容易吗?

5、那么真正的会意容易吗?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六、小结板书设计不求甚解马南村作者:原名邓拓,笔名马南村,当代作家,著作有燕山夜话。好读书不求甚解会意要虚心不求甚解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2、理清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所学资料。二、问题讨论1、列宁为什么要批评普列汉诺夫?这个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对马列主义著作我们就应抱什么态度?2、这些著作我们读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就要求

6、我们不断努力学习,要怎样才能学得好?3、诸葛亮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这个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又有什么关系?4、此处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这两个例子呢?5、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三、学生自主整理结构提纲四、拓展延伸。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辩“滥竽充数”辩五、作业1、复习:抄写字词。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结构提纲:驳立提出错误观点引原文阐释关系揭示正确含义举例说明引例子进一步说明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7、不求甚解教案: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进行驳论的论述方法。2、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我们早就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明白“不求甚解”这个词了,当时我们就对这个词加以了讨论,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也对这个词加以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吧。2、整体感知: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学生勾画中可能会涉及的字词有:阐明要诀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作者一开头就

8、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明确:“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就应虚心学习,完全不就应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证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3、研读课文:作者是怎样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独立思考,再同座位讨论,明确:首先,介绍“不

9、求甚解”的来源;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之后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课件:竖靶子引来源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必须要清晰,要贴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必须要完整,语言表述必须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必须要明确而清晰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4、探究: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

10、解大意。你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再者,你也能够谈谈你个人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理解。课件:名人的读书观几种常见的读书方法5、拓展训练: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辩“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状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能够翻出新意;根据实际状况的变化,

11、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能够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能够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6、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在拓展练习中找一个相关的词,仿照本篇课文,写一篇小作文。 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

12、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

13、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