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2580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3.雪域高原看赛牛(语文s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雪域高原看赛牛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藏人民的传统节日和民族风俗。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3.理解课文内容,找到描写雪顿节赛牦牛会的有趣情景和令人揪心的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找到描写雪顿节赛牦牛会的有趣情景和令人揪心的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教学课时两课时。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和新词。2.自由学习生字和新词,交流识字方法。尝试给课文分段。3.初步感受西藏的民族风情。生字、新词投影,多媒体课件(与西藏雪顿节赛牦牛会有关的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一观看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演示多媒体课件(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民

2、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藏族。)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56个民族,这幅图片上的是藏族同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西藏的雪顿节。2.你对藏族有什么了解?(学生自由发言)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吗?(在雪顿节上观看的是赛牛表演)4.学生质疑:什么时间举办雪顿节?雪顿节是什么意思?用什么牛比赛?比赛的结果怎样?比赛的过程精彩吗?5.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1.对照拼音,自己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3.老师出示练习:请你把课文的题目补充完整。在雪顿节上看赛牛4.谁能读读

3、你的答案?(什么时间?谁在雪顿节上看赛牛?结果怎么样?)5.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填空。学生甲:作者在拉萨考察期间,在雪顿节上看赛牛,节目非常精彩!学生乙:作者在拉萨考察期间,在雪顿节上看赛牛,节目非常有趣!学生丙:作者在拉萨考察期间,在雪顿节上看赛牛,节目非常惊险!板书:精彩、有趣、惊险。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1.自己学习课后的生字、新词。自学后和学习小组的同伴们进行交流。2.读读词语投影,开展认读词语的比赛。欣赏牵引崭新绸带催促裁判气氛竞争乱踢起伏一骨碌嫩草威风凛凛安慰别开生面助威精神抖擞颇为壮观冠军3.理解词语的意思。崭新:极新;簇新。安慰:使心情安适。精神抖擞:精神振

4、奋。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四学习课文,练习给课文分段1.自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段。2.小组讨论课文分段的情况。3.学生汇报交流。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四部分。两部分的分法见“课文详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拉萨考察期间,“我们”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比赛开始前,看台上坐满了观众,牦牛在主人的牵引下,走进了赛场。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比赛过程惊险有趣,引人入胜。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比赛结束后,获奖者庆祝胜利,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并不介意。4.这篇课文的分段依据是什么?(按照比赛的顺序分段。)5.举行朗读比赛

5、。1.开始时,以问题导入:“谁知道雪顿节在哪天?都有些什么活动?”学生大都不了解这个节日,教师可以在提问后顺势介绍雪顿节的相关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找一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图片与资料和学生一同欣赏,然后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激趣可大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理解课文内容,找到赛牛会上最有趣和最令人揪心的情景。2.感受赛牛会上激动人心的场面,了解西藏人民的传统风情。生字、新词投影,和赛牛会有关的音像资料。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对藏族人民的雪顿节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2.雪顿节

6、上的赛牛活动不仅给游客们带来了新奇的感受,也使我们这些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雪顿节究竟是什么节日呢?请你读读课后的“学习链接”。(学生默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在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尽情欢乐。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雪顿节不仅是藏族朋友的节日,还吸引了各地的许多游客。在作者眼中,雪顿节上的哪个节目最吸引人?(雪顿节上的“赛牦牛会”最吸引大家。在作者的眼中它是别开生面的。)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3.播放赛牦牛会的有关资料。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赛前的准备情况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7、: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赛牦牛会是“别开生面的活动”呢?2.老师出示填空题:因为(),所以赛牦牛会是别开生面的活动。3.学生自学后汇报。学生甲:因为比赛前看台上坐满了观众,所以赛牦牛会是别开生面的活动。学生乙:因为观看比赛的有游客,更多的是从附近赶来的牧民,为参赛的骑手和牦牛助威加油,所以赛牦牛会是别开生面的活动。学生丙:因为他们认为夺得冠军是全村的荣耀,所以赛牦牛会是别开生面的活动。4.参赛的选手和牦牛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学生甲:牦牛非常健壮,从“膘肥体壮”可以体现出来。同时,牦牛还被打扮得非常漂亮。角上戴着红色绸带扎成的花朵,身上披着崭新的坐垫,长毛也被主人精心梳理过,浑身上下干干净净。学生

8、乙:牦牛的主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个个像即将出征的勇士。5.自己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热闹而隆重的语气。四了解比赛时的有趣和惊心动魄1.默读描写比赛的那一部分。找出比赛中最有趣的地方,标画出来。学生甲:比赛开始了,“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这一点非常有趣。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比赛中哪儿最令你揪心。学生乙:一头牦牛发起牛脾气时最令人揪心。3.学习这部分内容。哪些地方能够让人体会到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4.出示有关的语句:(1)只见它开始掉转头向起点跑去,边跑边扬后腿,乱踢乱蹦。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

9、地摔到了地上。(2)果然,被摔下来的选手一骨碌爬起来,笑着拍拍牦牛的头,看它还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就随手从地上揪起一把嫩草,喂到它的嘴里。那样子就像在安慰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3)牦牛慢慢地嚼着嫩草,轻轻地用背蹭着主人的身体,好像在诉说着什么。5.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牦牛是通人性的,主人和牦牛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6.认真朗读这三句话,读出紧张激烈的语气。五比赛结束1.比赛结束后,怎样给获奖者颁奖呢?失利者又有怎样的表现呢?2.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3.学生:颁奖者把洁白的哈达缠在冠军牦牛的角上,表示对它的奖励。主人则被从看台上冲下来的老乡紧紧围住,一起用欢乐的歌声庆祝胜利。

10、失利者对比赛的结果并不在意,非常豁达地认为比赛就图心情好。4.练习朗读。六总结全文1.读了课文,你对雪顿节的赛牛会有什么感受呢?2.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3.你还知道少数民族的哪些节日呢?4.把雪顿节上的赛牛会讲给自己的家人听。23.雪顿节上看赛牛赛前:精心准备赛中:非常有趣惊心动魄赛后:获奖者哈达缠在牛角上 失利者图个好心情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品读,读出情,读出味,通过读来理解感悟课文。能抓住重点段落来学习,品味。做到以点带面。在课文最后,利用板书进行总结:比赛前场地一片热闹,比赛时,又是那么有趣、揪心,比赛后,获胜的没取得名次的又是那样欢乐,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11、来形容这场比赛?为了把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介绍清楚,本文作者按比赛前、比赛时和比赛后的顺序进行描写,其中重点写了比赛时看到的有趣和揪心情景,使我们体会到了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的欢乐心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将平时认真观察到的场面生动地描写下来。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朗读形式有点单一,齐读较多,学生评议读较少,应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1.比一比,再组词。统( )牵( )涌( ) 挥( ) 竞( ) 敢( )流( )牢( ) 勇( ) 浑( ) 竟( ) 取(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择几个抄写下来。威风凛凛精神抖擞别开生面上

12、下起伏膘肥体壮干干净净颇为壮观节日盛装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只见它开始掉转头向起点跑去,边跑边扬后腿,乱踢乱蹦。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1) 这段话共有(三)句。 (2) (2)找出描写牦牛奔跑的句子,抄写下来。只见它开始掉转头向起点跑去,边跑边扬后腿,乱踢乱蹦。4.趣味题。高高山上一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年复一年常整理,黑变白来多变少。打一物(头发)答案:一、总统 流水 牵手 牢记 汹涌 勇敢 挥手 浑然 竞争 竟然 勇敢 争取一雪顿节的起源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

13、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好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二牦牛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4

1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材。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做运输工具。三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做的。上品哈达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有向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哈达以白色为主,也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四教学设计参考第 一 课 时(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文题目,根据课文题目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1)“雪顿节”是什么节?赛牛是怎样的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