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2580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8-童年水墨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童年水墨画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溪边背诵下来。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4.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2.引导交流: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3.导入课题: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4.简介作者:张继楼,1926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从1956年出版第一本童话诗集母鸡和耗子至今,先后出版了唱个歌儿给外婆听(1960年)、夏天到来虫虫飞(1963年)、在农村的田野上(1964年)、写给孩子们的诗(1979年)

3、、种子坐飞机(1983年)、东家西家蒸馍馍(1986年)小蚱蜢(1989年)、新编晚安故事365(1993年),并主编了中国当代儿童诗选中国儿歌金库等33种儿童文学读物。作品曾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四川省第二次少年儿童读物评奖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建国40年重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2先在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品味诗的语言美,画面美。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场景。)1.看拼音,写词

4、语。p teng( )d su( )h lu( )m g(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过程。1.作者自述写儿童诗的开端。我生在农村,婴儿期就受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学的熏陶,熟记江南传统童谣。因此,我学习儿童文学,是从写儿歌开始的。如被选入幼儿语言教材的小蚱蜢,和被收入多种儿童文学作品选的夏天到了虫虫飞,都是儿歌。2.自述童年的水墨画的创作。(1)记得第一首写的是街头,那时重庆市文联(我工作的单位)坐落在一背街处,巷口有好几个小书摊。一架小人书,几张小板凳,自成一个小天地。常见三三两两的小孩埋头、弓腰在看连环画,一看就是半天。这给我的印象很深,也给了我写作的冲动。本想用儿歌的形式来表现,但用三、五、七的句

5、式,很难生动刻画出所见场景。于是,我便试着用字数可多可少、较自由的句式描写,一下写了6行,还比较顺手,决定继续尝试。(2)花前这首诗是我陪小孙女去公园练习写生时留下的印象。正是春天,百花齐放,蜂飞蝶舞,常有小蜜蜂在身旁飞过,才有“一只蜜蜂绕着画低飞了一圈,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的想象。(3)江上一首,是我童年生活的回忆。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和一位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篆竿,一拉一推。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篆竿一下重重地碰在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断,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对“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4)写了江

6、上后接着写了溪边树下林中三首,分别刻画了钓鱼、做游戏、拾蘑菇的情景,都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用的都是白描写法,没作过多的心理描写,像录像一样,摄下一个个场景。虽叫童年的水墨画,但画面应该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这就是诗和画的区别。3.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场景。(配乐)2.比一比,组词语。默( ) 墨( )染( ) 杂( )拨( ) 拔( )浪( ) 粮( )3.按原文填空。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 ,山溪像 一样平静。人影给 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 。忽然扑腾一声 碎了,草地上蹦跳着 和 。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

7、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等。)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溪比作绿玉带。)(2)人影给吸水染绿了(这个“给”就是“被”的意思,不是“把”的意思;“染”字使静景有了动感。句子是说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3)“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从这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说明什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出这个场面的欢声笑语,富有感染力。笑声和

8、鱼儿一起在草地上蹦跳,笑声好像有了生命。从这句诗中,我知道发生了这件事:“我”钓到了鱼,一拎钓竿,所以水面上的人影“碎了”;草地上,鱼儿蹦跳着,还有“我”开心的笑声。这说明了儿童生活的快乐。)(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水葫芦”:本意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借它代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后文的“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印证了“水葫芦”水性很好。)(5)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头戴斗笠采蘑菇孩子的样子。把孩子们融

9、入了大自然。)4.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1)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板书:溪边钓鱼)孩子们在江面上打水仗。(板书:江上戏水)孩子们头戴斗笠像蘑菇一样。(板书:林中采菇)(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5.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诵课文。2.指名多个学生读背诵溪边。3.教师评议,导入新课的学习。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

10、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3.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2)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

11、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3)林中阵雨过后,松林格外清爽,松针上还滴落着水珠,孩子们头戴斗笠到林中采蘑菇,欢快的叫声把松树上的雨珠振落。1.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A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意思。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特指水性好的孩子。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4.师小结: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自由读诗歌童年的

12、水墨画,从内容上想一想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师板书: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6.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诗中其中的一节,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7.动笔仿诗,抒发情感: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8. 交流所编的诗句,生动笔习作,

13、教师巡视。9.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2.读溪边,完成练习。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把文中的比喻句抄下来。 (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4)这首诗有静、有动,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画上横线。四、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儿童诗)。说一说自己

14、为什么喜欢?五、作业。搜集并阅读儿童诗。六、推荐阅读。花前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一枝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树下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阳光在叶缝间悄悄地看,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课堂小结教学板书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是著名作家张继楼先生写的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 “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