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2463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复习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1自然段 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西湖是什么? 第2自然段 同

2、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

3、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篇二: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西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审美情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

4、体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 3. 初步体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能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并借助情境尝试运用。 4.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 课件,学生自主预习卡、学生游览过的景点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 课堂预热,博闻广记,形成期待 1. 组织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选取学生熟悉的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接下来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西湖,请同学们听诗意,诵诗句。 (1)师描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

5、读整首诗。 (2)师描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 诵读整首诗。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博闻广记”是我们班每节语文课必备的环节,根据课 文内容的不同,选取的内容也会有相应变化,有时是古诗,有时是成语,有时是歇后语,等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由课外阅读引入课内阅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交流预习,主动识写,正确朗读 1.看课文,听教师范读,留意预习时认为难读的字、词、句是否读正确了。 2.组织学生结合自主预习卡交流(预习卡及相关要求如下)。 (1)出示生词(生字加点),组织学生交流容

6、易误读的字音。随机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本课最易误读的“幅”“堤”。 (2)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认识的熟字,并用一用。 (3)组织学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预习后理解其意的词语,教师随机重点指导以下词语:镶嵌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宝石戒指、西湖全景、无框画),让学生选择何为“镶嵌”及理由。结合西湖全景图,朗读文中“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并结合图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镶边”一词。 宛如学生汇报“犹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导学生说说其近义词(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书写注意点,当堂完成生字描红。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读加油站”一栏中所选

7、取的难读长句,随机重点指导以下长句: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的停顿,并迁移练习,让学生读好文:“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点指导学生注意长句中的适当停顿。) 4.四人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 【设计意图: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组成,教师布置预习并不代表就能落实预习,唯有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预习交流,才能实现对预习能力的有效指引,从而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发展。

8、】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会意得言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西湖”这一举世闻名的风景点有了哪些了解。(预设以下几种可能性,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随机安排教学顺序。) 预设一: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介绍西湖如何美丽,像这样总体介绍的文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二: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补充,随机板书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起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体出示

9、西湖地图及相关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连起来说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结: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读懂“在哪儿?有什么?”(随即板书),同样,如果同学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处景色也要说清在哪儿?有什么? 预设三: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板书“月光下”。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介绍西湖的顺序。 (3)让学生说说除了时间,你还发现什么顺序,随机追问从何处看出。(由远及近、由边缘到中间等。) (4)正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西湖,所以即便没有到过西湖,我们也能对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

10、么”,更要引领学生去发现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既“会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语文素养。】2.在学生整体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并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带给自己如此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3.组织学生汇报体现西湖之“美”的语句,顺学而导,随机出示文中四个比喻句(如下),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句一: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句二: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句四: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点红四句话中的比喻词,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描绘不同景物句

11、子的共同之处。(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像什么?”) 5.正是这些生动的想象,才让作者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其实,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随处可见,我们除了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善于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看看下面的景色,你都产生了怎样的想象,用上课后练习4中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依次出示满山遍野梅花盛开的图片、天空中白云朵朵的图片、蝴蝶漫天飞舞的图片、小河清澈见底的图片。) 6.组织学生借助自己游览过的风景点图片或照片,展开想象,说一句话。(可以不使用文中所给的比喻词) 【设计意图:语文,既要学习语言,又要学习言语,前者的习得重感悟和积累,而后者的习得重操练和实践。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初步了解是这篇教

12、材的言语价值所在,要达成文本言语和学生言语之间的转化,就必须创设实践活动。这里的情境说话,看似随意,其实层阶分明。教师出示的图片均含有教材元素,其涉及春到梅花山云房子台湾的蝴蝶谷北大荒的秋天等课文,利于学生借助原有语言储备展开想象,尝试运用。接着学生出示的图片均来源于【篇三: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3、,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俗语说的好: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2、西湖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 1、分类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 读准了这些词语,老师就带大家去游览西湖。第一行谁来读? 苏堤小瀛洲 湖心亭阮公墩 你将湖中的这几个景点读得真好。 这一行请大家想着词的意思来读。 放眼远眺 山峦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夜幕初垂 琴声悠扬 泛舟湖上 初和垂,都是翘舌音;琴是前鼻音,你读得很准。 你读出了词的意境。 宛如犹如 一般 格外 2、读了这四个词,你

14、发现了什么?(一组近义词,一组反义词。) 3、齐读词语。 三、 精读品悟。 1、咱们现在就去游览西湖吧。【播放西湖风光片】观赏了西湖的美景,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愉快、舒畅,这就是心旷神怡。) 2、【多媒体出示】引读: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 3、刚才看西湖,只是走马观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看看作者笔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自由读课文。 4、在西湖这幅硕大美丽的图画中,哪些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山,湖,堤,岛,夜】 5、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画中的山、湖、堤,岛,夜美在哪儿? 6、西湖美在山。 找出写山美的句子?出示写山美的句子: “层

15、层叠叠”、“连绵起伏”【变色】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师:大家看,一层又一层的山重叠在一起,这就叫“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呢?山高高低低的,而且连续不断,这就叫“连绵起伏”。 小结:正是因为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才会有绿、青、浓、淡的变化。所以作者将这“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比喻成(引说)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出示句子】 谁能通过朗读将这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指名读。 指导朗读:你读出了山峦的起伏变化;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很流利,想着词语、句子的意思读,你会读得更好的。 【评:抓住重点词语,从理解词语入手解决关键语句,乃至语言文字成像的问题,有机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打比方是我们说话、写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看在这里作者把“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比做山水画,通过一个“像”(变色),将这两种相似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将山峦的美写得更加生动了。我们一起读一读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这句话。 7、西湖美在湖。 你从哪儿体会到湖很美?【出示句子】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