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2194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目:七年级历史 课型:复习 时间 总课时序号 主备人 教师 (1)建立: 年,北周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为 四段,连接第1课 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3)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1) 吸取隋亡的教训,虚怀纳柬,任用贤人, 敢于直言,前后上柬200余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

2、的一面镜子。第2课(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经济上 政治上 法律上 (3)唐朝“三省六部”的三省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 是政令执行机构。(4)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1)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发展了科举制度,并创立了 ,亲自面试考生。(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 ”第3 课 (3)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 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1) 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 。(2)科举制度是通过 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第4课 科目有 。实行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

3、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3)唐朝物质生活丰富多彩, 风靡全国, 出行变的普遍而富有情趣。 (1)唐太宗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的少数民族尊称其为“ ”(2)为密切汉藏关系,唐太宗把 嫁给了吐蕃赞普 , ,带去许多工艺品、第5课 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类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3)唐中宗时, 出嫁吐蕃赞普 ,从此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1)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是日本政府派谴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的 以及 带回日本,对日本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2)“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4、。”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给 的悼念诗。第6课 (3)唐玄宗时,高僧 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4)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研习佛法,后经弟子整理留下著名的 一书, 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5)唐朝都城 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它的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1)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第7课 (2)

5、唐初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他的 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3)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设计者是 著名工匠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的诗雄奇飘逸,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 ”。 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 ”,第8课 称他的诗为“ ”。(2)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 和唐玄宗创作的 很有名。(3) 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其泥塑造像与壁画主

6、要以 为主。一选择题1、某地有条街叫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2、现今国家各类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A.唐太宗 B.武则天C.唐玄宗 D.唐高宗3、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7、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唐代高僧前往某地取经,你认为这位僧人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 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你认为鉴真是到什么地方“传法”的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8、某导演

8、拍摄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有以下几个场景你认为错误的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D.郑和下西洋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体现劳动人民创造力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属于隋朝时期的是: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 )A B C D10、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二非选择题11、孙中山先生在其五权宪法中称“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请回答:(1)材料中所指的是中国的什么考试

9、制度?(2)这一考试制度开始于哪一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与根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吏的制度相比,这一制度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影响?(4)为什么明清以后,这一制度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何时被废除?12、西藏自古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分子企图要把西藏从我国分裂出去,让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来驳斥“分子”的卑劣行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尔。”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2)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

10、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该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4)以上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13、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1)下列哪些资料能说明中日双方古代友好交往_。(填字母代号)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反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探讨近代中

11、国落伍的主要因素。材料三:(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学效测试二、选择题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3.2006年5月7日,一件高42厘米、铜像鎏金佛下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出。下列人物中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阿骨打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A黄

12、巢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杯酒释兵权”5.宋金的分界线( )A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珠江至大散关一线 D、黄河上游至大散关一线6.爱国是永恒的主题,爱国志士历来深受人们敬重。设想南宋初年,生活在郾城的你可能参加的爱国行动是( )A宋与辽的战斗 B、西夏与宋的战争 C、女真抗辽的战争 D、岳飞抗金的战斗7.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金建立 北宋灭亡 辽灭亡 宋金议和 郾城大捷A B 、 C 、 D、8.岳飞的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笔谈渴饮匈奴血”这样一句话。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9.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A北宋与辽对立时期 B、北宋与金对立时期C、北宋建立时期 D、南宋时期一、填图题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标出辽、北宋、西夏的疆域,并填出图中相应的地名。 辽、北宋、西夏形势A B、 C、 11、阅读分析 据史书记载,迁都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女真人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