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12187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网络梳理,1.一般意义上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前挂后联,(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

2、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 (1)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

3、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7)社会主义荣辱观:体

4、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多角度理解提升文化竞争力的举措 (1)方向和道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族精神家园。,(4)文化交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5)文化传承: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5、6)文化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微专题9 引文类题目解法,引文类题目一般是以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载体考查政治理论知识,考查学生的鉴赏、领悟诗词等能力。多从哲学、文化角度考查,偶尔也会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进行考查。 引文型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题肢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肢

6、都是名言、成语和俗语等引文,要求学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肢。 在设问形式上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难度较大。,例1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解析,解析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了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

7、力量,正确答案是B; 题意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A不选; 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D与题意无关。,例2 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与题意不符; 说明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资源,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同一性的表现,符合题意; 体现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区别,是

8、矛盾斗争性的表现,与题意不符; 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方法总结,第一步:背景材料要看懂 很多名言警句、诗文,特别是古语、古诗文、成语等并不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学生首先把相关的背景材料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以便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第二步:中心思想要搞清 看懂材料的意思之后,要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切忌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把握材料本质。,第三步:设问要求看仔细 主要是明确设问对知识的限定,以及通过连接词明确设问考查的具体指向。 第四步:选项联系知识定 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设问的要求,联系课本所学理论知识作出符合题意的选择。,1.“要想剪

9、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A.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答案,解析,1,2,3,解析 “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材料启示我们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D符合题意; 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A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说法错误。,1,2,3,2.高

10、三学生高考备考进入冲刺阶段,应该常用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中的哲理激励自己。下列成语能获得相同哲理激励的有 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铸鼎将成,必足薪炭,答案,解析,1,2,3,解析 题干诗句强调要利用有利条件,彻底地消灭敌人,取得革命胜利,所以强调的是抓住机遇,促进质变。A项指关键部分对于整体的影响,不选; B项强调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不选; C项强调事物的发展成功总要经历曲折,才能前进,故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选; D项意思是鼎将要铸成了,一切物质要准备好,尤其是火候

11、,强调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正确选项为D。,1,2,3,3.敬畏意识深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哲学思想中,无论是对自然还是社会发展,敬畏意识体现着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是做人行事的基础。 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关于敬畏的论述,最经典的要数孔子的敬畏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三畏”思想,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要求人们心存敬畏,以约束自己的言行。 老子曾言:“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这说的是敬畏之心对于言行的匡正作用。明代大学者方孝孺进一步做了总结:“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此外,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有许多经典论述,其特别强调对法的敬畏。,1,2,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对传统敬畏思想的认识。,答案,答案 (1)我国的敬畏思想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2)传统的敬畏思想包含着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也规范着人们的做人行事,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传承和发展敬畏思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3)继承传统的敬畏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和新的要求。,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