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8976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钟表课后反思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是学生建立初步时间观念的体验。本节课是一组下雨了,老师分别给四位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的画面,借助四个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引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也就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交流后,制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钟面上有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

2、课的难点内容。 (一)本节课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我感觉课本的情境图不太好用,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所以上课时我没有用。我是用一个钟表的谜语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和同学们一起重建钟表,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了钟表的各个部分,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第一个知识目标。1.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本节课安排了一个“我说你拨”的游戏环节。我说

3、时间让孩子们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孩子们非常喜欢,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的更清楚。让学生拨一拨自己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二) 本节课也有以下不足:1.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本节课比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而忽略了数学语言的发展,学生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时间。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让他们拨一个时间的时候都能拨对,但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大部分孩子没有说清楚,这也是下节课要改进的地方。2.难点突破不够。大约几时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从当堂达标检测来看还有部分孩子对于大约几时不理解。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

4、中需要注意和改进。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识。 1、注意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利用丰收的农家小院情境图,让学生数出的28个玉米及100个辣椒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

5、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利用小棒摆、在计数器上拨,已达到充分操作学具的目的,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6、的喜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得后续课,它又是以后深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的基础课。本单元要求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对这些几何形状的特征有一些了解,感受到“面“在“体”上,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创设绘本情境,充盈学习童趣。数学学习首先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情能启智,伴随着热烈情感的认知活动,儿童就能主动、积极、快乐地投入学习,从而使“

7、思”处于最佳状态。本节课开始以绘本故事引入:立体图形王国的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玩捉迷藏游戏。曾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居然作为主人公出现在故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孩子们边听故事边思考,展示着自己的学习起点、知识盲点,被数学化情景带着进入知识的学习中。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体现“面”与“体”的异同儿童的灵性在指间跳动。观察与操作活动能促进学生把外同德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获得的形象和表征又及使推动着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疑,置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逐步体验“面”与“体”的不同,充分感悟到“面”在“体”上,自然而然的突

8、破难点。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理解。学生在一遍遍的观察中逐步感悟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同时渗透了先从整体观察,再分部分观察的方法。3、组织各种数学活动,深化图形认识。皮亚杰说过:“活动是智慧的根源”,是学生的经验建构方式。斯托利亚认为:“数学教学师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再创造”数学知识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表象、直观阶段,对新颖、有创意的活动有着“乐玩”的倾向,教师应还原引领学生成长的活动建构,让学生在操作、质疑、思辨中感受知识形成的生动历程。本节课精心安排了“描一描”、“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连一连”、“猜一猜”、“找一找”

9、、“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对5种图形的认知,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深化了图形特征的感悟,体会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了空间观念。孩子们在经历了看、听、描、摸、说、想等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发现了很多平面图形的特点,但这些特点是零碎的。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进行分类,借助图形特点完成猜一猜的游戏,自然而然的对平面图形的特点进行整理总结。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对图形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图形,并欣赏生活中用图形设计的物体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学生在动手拼一拼的过程中感受了图形间的转换,

10、体会了图形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图形的特征,丰富了空间观念,而且平面图形的知识得到了升华,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埋下了“再创造”的线索。通过欣赏微课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的过程,更充分的体会到“面”在“体”上。4、课外知识拓展,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欣赏微课,了解图形的产生及发展,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与发明,点燃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构建准确的表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弥补学生这两方面的不足,教学时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化抽象为具体,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11、,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更形象,寓教于乐,课堂也更高效,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的机会增多。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用圆柱印出圆形以后,如果能追问一下:用圆柱还能印出什么图形?让学生滚一滚圆柱的侧面会更好,这样会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教学内容,加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初次接触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教学时我还是从直观入手,借助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通过直观的观察,让学生抽象出简单的加法的方法。比如,通过小学生爱护草木的教育情境引入教学,让学

12、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运用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筛选出相应的加法计算的问题,进行列式计算。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在教学设计时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另外设计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将自主探究的权利把握在学生的手中,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我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2、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

13、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喜欢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机会,并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进位加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遗憾的是在教

14、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只运用了其中一种,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今后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或者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理解题的方法和算理会记忆更加深刻。名人说过“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坚信我能在这不断的遗憾和改进中成长。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教学反思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提出来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

15、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 重视了知识的迁移。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3、重视操作,数学学习在学生的操作中体现。小学数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很多的过程与方法就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再通过练习、比较,进行算法的最优化。我尽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

16、交流。学生通过同桌边操作边交流想出了计算“27+6”的多种算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4、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在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