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463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学时:36 学分:2课程内容: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大纲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说明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

2、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2、教学对象全校本科学生3、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

3、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4、教学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人际间的关系, 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 最后能考试合格。5、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总学时:36)章节序号主要内容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践讨论习题课外小计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224第二章文化的定义22第三章交际模式424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2224第五章介绍与问候222

4、第六章语言使用规则22第七章赞扬与应对2224第八章介绍与问候22第九章友谊与家庭观念22第十章对教育和工作态度224第十一章时空模式22第十二章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446、各章节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而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用。 第二章 文化的定义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文化的含义,人类学家对文化的解释。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文化的定义,了解文化内涵的差异。本章教学重

5、点及难点: 不同层面的文化,以及学者对文化不同分类。第三章 交际的模式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交际的基本理论模式和人际交流的三种主要模式。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模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要素和特点。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用信息论对交际过程的解释。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理论-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文化划分重要理论之一:某文化是属于个体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特性的。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别特征及属性;中国文化主流的属性是什么。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国文化基本属于集体主义而美国等西方文化则属于个体主义文化。中国文化是否处在由集体主义向个体主义文化转型的过

6、程之中?第五章 介绍与问候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介绍及问候常用语句,正式与非正式介绍用语的区别,人际关系与问候语的使用。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各种形式的问候及介绍用语。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把握年龄,地位等因素对问候语和介绍用语使用的影响。第六章 语言使用规则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美国人的直率,邀请方式。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西方人的行为特点,与中国人的行为作一比较。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美国人与中国人邀请方式的异同。第七章 赞扬与应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什么是赞扬, 其形式和意义。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会在不同情景下赞扬他人. 掌握基本句式。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清什么是赞扬,中西对赞扬的

7、态度,回应上的巨大差异。第八章 非言语交际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交际者之间的距离,接触,沉默 等的交际功能和意义。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西方人士特有的非言语交际方式。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西方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与中国非言语交际方式的差异。第九章 友谊与家庭观念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中西不同的友谊观, 家庭关系及成员角色。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中西文化中有不同的友谊观,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很大不同. 我国学生应该明白西方人士的价值取向。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西文化中对儿童和老人的态度存有极大的差异. 这是很难理解的问题。 第十章 对教育和工作的态度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8、 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目的、机会、对待工做的态度以及人生哲学。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明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教育观和工作观。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西方的教育体制。第十一章 时空模式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西方人士如何利用时间和空间。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西方人士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空间的看法。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西方人士对时间的态度有时难为中国人接受。跨文化交际尤其要注意时间观念。第十二章 文化冲突与文化休克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文化休克的含义,人们在异文化中的反应。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没有到过异族文化难有深刻的体会。但跨文化

9、交际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本课程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7、教材及参考书Samovar, Larry A. & Porter, R.(eds.) (199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6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Hu, Wenzhong (1990), Selected Reading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unan Education Press.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王宏印,跨文化传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执笔: 审定: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