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448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语言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1.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_要被读者仿效,_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第一段中空格处应填的关联词是() A.既然就 B.因为所以 C.往往因而 D.不仅而且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

2、恰当的一项()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 重整旗鼓的。 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 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 杞人忧天呢?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住洋专家一说纯属 无稽之谈。 B.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 始作

3、俑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 C.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布什总统写信,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 本末倒置。 D.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 疾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藏书数量较少,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将、泡酒吧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4.适得其反 () A.适合B.正好 5.不 假思考() A.凭借,通过 B.与“真”相对 6.一劳永 逸() A.散失B.安闲 7.以讹传 讹 () A. B.hu C. 8.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 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 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 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 见异思迁。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 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 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

5、个个 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 不同凡响。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 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 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 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们的人格可说是 不名一文。11.以 讹传讹 () A.敲诈B.错误的 12.七月 流火() A.指向下移动 B.流动 13.圩堤 () A.wi B.wi C.y 14.弄巧成 拙() A.z

6、hu B.zhu C.zu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5.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_要被读者仿效,_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第一段中的词语“否则”在这是要表示的意思是_。 16.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

7、刊上的语言_要被读者仿效,_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1)上面两个段落中,作者的观点是_。 (2)第二段的论据属于_论据。 三、其他(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7.一劳永逸:_(造句)18.头头是道:_(造句)19.适得其反:_(造句)20.约定俗成:_(造句)谈语言同步练习【答案】1.C2

8、.D3.A4.B5.A6.B7.A8.A9.D10.C11.B12.A13.B14.A15.报刊上的语言不准确不规范。16.【小题1】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小题2】 事实17.示例: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学习也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学习如运动员登山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顶峰。18.示例:他对班内同学情况的分析头头是道。19.示例:孩子确实不对,但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不断地迁就,只会适得其反。20.示例:美国宪法是精心制定的,英国宪法是约定俗成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解答时,一要从句子内容上进

9、行分析,加深更多理解。二要从搭配关系上比较,加深理解。关联词语搭配都有一定的格式,不能随便更改。通读这个句子可以知道“被读者仿效”与“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复句,C项语言准确,B项虽也表示因果关系,但语言表述不到位。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多加关注成语的意思、写法和用法,特别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不仅要从义形上识别,还要注意感情色彩的特点。做题时判断成语对错,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注意成语的语言环境,再判断成语本身。A项中“重整旗鼓”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是褒义的,不能形容敌人;B“左右为难”指怎么做都有难处,不

10、能陈述“开支”;C项中“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有贬义,中心意思是“担忧”,而不是“怀疑”,不符合句意;D项“未雨绸缪”指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前做好准备,符合句意。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成语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课外。常用成语,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理解和运用两个角度进行训练。注意对成语基本含义或成语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成语,这样才能准确记忆、理解和运用成语。B.“始作佣者”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应改为

11、“背道而驰”;D.“疾恶如仇”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用在这里不恰当。A项成语运用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筛选和鉴别。“适得其反”的意思是: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适”的意思是“正好”,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筛选和鉴别。“不假思考”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假”的意思是“凭借,通过”,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的意思,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筛选和鉴别。“一劳永逸”的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逸”的意思是“安闲”,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